副词“不”与“没”在汉英中介语的习得偏误
2016-05-14庄艳胡海琼
庄艳 胡海琼
摘 要: “不”和“没”为现代汉语中的两个重要副词,二者在英语中一般对应于“not”,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就“不”、“没”与“not”的语义功能和差异加以辨析,探讨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的主要成因及类型。
关键词: “不”和“没” “not” 语义功能 偏误类型
1.引言
副词“不”和“没”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二者语义相近,都有表示否定的意思,在具体语用中,有时相互替换后句法上皆能成立。这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籍留学生而言,常常深感纠结不已。如:
(1)a.除了沙拉,她什么都不/没吃。
b.不/没干涉是最妙的办法。
c.这些马铃薯看起来还不/没熟。
(2)a.他的愿望最终不/没实现。
b.我们只去了博物馆,其他什么地方也不/没去。
c.卡伦不/没喜欢这种款式的衣服。
d.这些衣服的颜色一点儿也不/没好看。
其中例(1)的例句,用“不”表示对“吃”、“干涉”等行为或“熟”这一性质状态的否定,以上几句用“没”也说得过去,表示“吃”、“干涉”的行为未曾发生,“熟”这一性质状态未曾变化过。例(2)a和b,句子所表达意思应分别理解为“愿望”未曾“实现”,“我们”未曾“去其他地方”,因此句中只能使用“没”,c和d中句子主体分别否定了“喜欢这种款式”的行为和“衣服颜色好看”的性质状态,则只能使用“不”。
诸如以上句子问题,究竟使用“不”还是“没”,的确让不少汉语初学者伤透脑筋,经常会出现二者混用的现象。这里,我们仅以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讨论分析他们在习得“不”与“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偏误类型及成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不”与“没”的语义功能和差异
“不”和“没”词性相同,语义相近,有时在句中可以互换,有时候又不能互换,说明二者存在着不同的本质特征。先比较以下两组例句:
(3)a.如果你今天不去上课,就要被开除了。
b.衣服不脏,可以不用换了。
c.如果买不到票,我就在电视上看比赛。
按这样的工作速度,你绝对做不完。
(4)a.如果你今天没去上课,就要被开除了。
b.衣服没脏,可以不用换了。
c.如果没买到票,我就在电视上看比赛。
例(3)中,“不去上课”表达了句子主语的主观愿望,对“上课”行为主观上表示缺乏意愿,“不脏”是对主语“衣服”进行主观的评价描述,否定“衣服”具有“脏”的性质特征,“买不到”则表述主语“我”无法“买到(票)”,对说话者的动作行为进行否定。同样的句子结构,再看例(4),a和c“没”表达的意思分别是否定句子主语的行为“去上课”、“买到(票)”已经发生,是对客观事件的叙述,b句的“没”则对主语“衣服”由“干净”到“脏”这一变化的否定。因此,“不”和“没”在语义上都同样具有“否定”的意思。然而,尽管二者都表示“否定”之意,之间却有着本质的差异。
吕叔湘认为“少”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否定”,“没”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1];张斌则作了进一步解释,二者都可用于动词性词语或短语和形容词性词语或短语前面,“不”表示对动作、行为、性质的否定,而“没”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完成或经历的否定,以及对性质状态的变化的否定[2]。通过上文对例(3)(4)的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副词在相同句法结构中表达的语义特征简要归纳为:“不”字句中的否定具有主观性/意愿性、未然性和静态性,“没”字句的否定具有客观性/非意愿性、已然性和动态性。
3.“not”的语义功能
在同英语的赋译中,汉语副词“不”和“没”一般都可以译作“not”,这说明英语“not”同时具有“不”和“没”的某些语义功能。副词“not”通常位于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后,既可以连接动词性成分,又可以连接形容词性成分,表示否定之意(席玉虎,2007:2126;田中茂范,2013:1429-1430)[3][4]。如:“She did not see him.”(她没看见他。)“not”在句中连接动词“see”表示否定,阐述了事件“see him”未曾发生过,“The air is not cold.”(天气不冷。)的“not”连接形容词cold,表述句子主语“the air”不具备“cold”的性质状态。可以说,“not”与“不”和“没”在语义上是基本可以对应的,但它们在句法功能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见如下:
(5)a.We wont (/will not) “fix” anything. Itll be seen as it happens. (我们不做任何手脚,该什么样就会什么样。)
b.Not knowing, I cannot say.(我不知道,所以说不出来。)
c.Nuclear theory is not refined to deal with it.(原子核理论还不完善,不足以处理这个问题。)
(6)a.We did not “fix” anything. Itll be seen as it happens. (我们没做任何手脚,该什么样就会什么样。)
b.Not knowing, I did not say.(我不知道,所以没说出来。)
c.Nuclear theory has not been refined to deal with it.(原子核理论还没完善到足以处理这个问题。)
以上英语句皆用副词“not”表示否定,在例(5)各句中可以对译为汉语副词“不”,例(6)中对译为汉语副词“没”。以(5)a为例,助动词“will”协助句中谓语动词“fix(做手脚)”一起构成句子的将来时态,“not”表示句子主语对“fix”的动作行为在将来会发生进行否定,主观上不愿意,否定的动作行为是尚未实现的活动;再看(6)a,助动词“did”协助动词“fix”一起构成句子的过去时态,“not”表述了“fix”的动作行为在过去未曾发生,否定的是已然的情况,是对事实的客观叙述。(5)b的“not”与情态动词连接,主语对动作行为“say(说)”的能力表示否定,是一种主观判断;(6)b里助动词“did”与谓语动词“say”构成过去时态,“not”客观上否定了“say”的动作行为在过去已经发生。(5)c的助动词“be”连接形容词“refined(完善的)”修饰主语“nuclear theory(原子核理论)”的性质,“not”则否定了主语具有“refined”的性状,该状态具有非活动性,句子是静态的否定。(6)c助动词“has been”与动词“refine(完善)”构成完成时的被动语态,“not”表示“refine”由始至终都未发生,是对一个整个过程,即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否定,相对于(5)c,它是动态的。
4.“not”与“不”和“没”的功能差异
作为现代汉语中最重要的两个否定副词,孟国[5]把“不”归类为意愿否定副词,“没”归类为事实否定副词(2011:313)。作为意愿类副词的代表,“不”具备否定“主观意愿”的主要功能,这既包括了动作实施者实施某种行为的意愿,又包括了说话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则具有否定“客观事实”的主要功能,也就是指行为事件的发生、进行、完成,或过去的经历、状态的变化[5]。与这二者不同,英语副词“not”不能独立在句中用于修饰动词性成分或形容词性成分,而需与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同时存在构成句子的否定式。一个句子中,无论是主观叙述或客观描述、静态性状或动态变化,都需由不同的助动词和情态动词来决定,助动词和情态动词也决定了句式究竟是一般时态还是完成时态,时态往往是决定动作未然性或已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的句子结构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变化了,句子的否定涵义将随之改变。可以说,副词“not”具备否定意义,但不具备与“不”和“没”对应更深层的语义特征及功能。
语言作为人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在世界各种语言的使用中都会有一些比较类似的用法和规则。这些用法和规则可以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由于语种的不同,各种语言之间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作为母语的一部分根深蒂固地埋在学生的思维中,造成了学生对其他语言学习的极大障碍[6]。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母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学习“不”和“没”的过程中,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相对亚洲学习者更容易产生偏误,往往把英语“not”的句法规则直接迁移到汉语“不”和“没”的学习中,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语法特点。另外,英语还有一些特殊的否定用法,汉语中没有。因此,外籍留学生尤其初学者,在使用“不”和“没”时,经常会发生错用或混用等典型偏误。
5.偏误类型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混用出现比例较高,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学习者混淆二者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的本质差异。具体混用偏误可大致分为以下类型:
5.1主观与客观的混淆
尽管副词“不”和“没”具有相近的语义和语法功能,表面上看可以相互替换,句法能够成立。然而,“不”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表述主语的主观否定,在否定动作行为时表达的是句子主语的个人意愿,否定事物的性质状态时则表现其对客观事物的个人判断、认知或评价;“没”则用于客观否定,客观叙述行为事件已经发生,或事物性状在某一过程结束时还未发展到某个阶段。英语的“not”并不具有如此复杂的功能,因此在特殊语境下,盲目使用则会出现错误的表述。
(7)a.我从来不去过美国,所以对它的了解也不多。
b.听说她昨天一整晚都不回来。
c.我再也没想碰那种麻烦事儿了。
d.他曾在股票市场吃过亏,所以再也没尝试了。
(7)a句子主语“我”认为之所以对美国不了解,是因为未曾“去过美国”,客观上否定该行为已经发生,b句的意思是她“回来”的行为未曾发生并对这一事实进行表述,两句皆是对客观事实的叙述,应把“不”替换为“没”。反之,c和d句分别表达一种个人的主观意愿,否定句子主语存有“碰麻烦事儿”和“尝试”的愿望,因此应将“没”替换为“不”。
5.2未然与已然的混淆
一般来说,副词“不”主要用于否定未然情况,“没”用来否定已然情况。
(8)a.幸好不迟到,尽管路上堵车。
b.窗子不关,所以雨水都打进来了。
c.如果一个人没努力,他将一事无成。
d.我历来主张没喝或少喝冻水,太伤胃了。
(8)a和b句中,“迟到”、“关(窗子)”分别为“堵车”、“雨水打进来”的结果和原因,叙事主语对已经发生的行为事件进行否定,属于已然事件;c和d“努力”和“喝冻水”则是一种假设和惯常情况,属未然情况,应该使用“不”对以上未实现活动做出否定。
5.3静态与动态的混淆
“不”往往在否定事物具备某种性状时,表达的是一种主观判断、认识或态度,谓语动词没有发展变化,是静态的;“没”则强调的是某种性状未出现未变化或未发展到某一个程度,谓语动词是动态的。应指出的是,一些具有非活动性质的动词只能用“不”来否定;而在某些语境中,有的形容词却是具有动态特征的,在句中与具有活动性质的动词起着同等作用,否定使用副词“没”,汉英对译中该形容词往往也非直接译作形容词,而是用对应的动词替代。
(9)a.趁这些苹果还不坏,赶紧吃了吧。
b.电影放了两个小时,还不完。
c.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过去没等于将来。
d.饭菜盛了很久了,没热了。
(9)a和b中,“苹果”从“不坏”到“坏”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电影”从“开始”到“完”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改为“没”才能表述这种动态的否定。(9)c的动词“等于”表示一种关系的判断,不具备活动性质,(9)d的形容词“热”是对主语“饭菜”的一种判断认知,也是静态的,因此这两句都不该用“没”。
还需注意的是,在带有某些特殊动词的句子中,“不”和“没”是不能互换的。如大部分的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心理动词,动词本身就隐含有主观认知或主观意愿,一般只用“不”来否定,表示存现的状态动词则一般只能用“没”来否定。出现这几类动词的句子往往容易出现偏误,例如:“最初政府没愿意承认失败。”“我觉得好多了,只是想呕吐的感觉还不消失。”
6.结语
否定副词“不”和“没”都含有否定的义项,句法结构上都能置于形容词和谓词前修饰并表达否定意义。但在具体的语义功能上,“不”主要用于表述主观意愿和想法,强调动作事件的未然性和非活动性;而“没”则主要用于叙述客观事实,强调事物性状的已然性和活动性。由于外籍留学生对这种内部差异掌握不牢靠,不熟悉二者之间具有否定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在习得过程中常常造成偏误,可以说,母语的干扰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既熟悉汉语“不”和“能”的特点和用法,又对学生母语背景具有一定了解,善于发现学生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语法错误,对比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确定解决的突破口。除了在教学大纲制定和课堂教学设计上给予充分重视外,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辨析与强化,减少或避免偏误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席玉虎.英语常用词用法详解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7.
[4]田中茂范.外研社英汉多功能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5]孟国.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隆超.对外汉字教学的思考[J].安徽文学,2010(5).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频度副词在汉英中介语中的偏误研究”;项目编号:2013WYX
M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