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研究

2016-05-14邓琼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世说新语

摘 要:经过全面考察,《世说新语》复音连词共34个,按照语义内容的差别,可分为8类:顺承复音连词、让步复音连词、假设复音连词、因果复音连词、转折复音连词、递进复音连词、选择复音连词、条件复音连词。通过共时、历时比较,以期勾勒出《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的基本面貌:复音连词在此时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它不仅继承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连词,如“于是”、“所以”等,还产生了部分新词“为复”等。

关键词:《世说新语》 复音连词 中古汉语

词汇复音化是汉语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古时期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在整个汉语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体小说,语言简练,口语色彩比较浓厚,基本能够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其语料价值早已得到学界的肯定。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云:“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鲁迅也称赞其语言“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1]因此借助《世说新语》研究六朝时期的复音虚词,既是专书词汇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语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研究工作正在不断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李小平《<世说新语>复音副词初探》(2005)、白雁南《<世说新语>复音节语气副词的特点和发展》(2007)、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的单音节复合化》(2008)、谢若秋《<世说新语>双音程度副词考察》(2009)等。这些单篇论文都对《世说新语》的复音虚词做了有意义的探讨,为进一步推进《世说新语》词汇研究作了重要贡献。

然而,《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复音副词的单个考察上,其他虚词类研究还很不充分。如,《世说新语》复音连词的专题研究成果就很少。虽然有张振德等《世说新语语言研究》及毛琳琳硕士学位论文《<世说新语>与宋元话本连词比较研究》,其中都涉及到部分复音连词,但毕竟都不是复音连词的专题研究。张振德等在《世说新语语言研究》中指出,《世说新语》就文章而言,在叙事、描写、说明中呈现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语言运用上也表现出了这种特点,突出表现在文章中起上下贯通作用的连词,双音连词还处在形成发展的初期,但它的种类、数量都已初具规模。[1]因此,对复音连词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推进《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研究,也能为我们初步了解中古汉语复音连词的发展概况做出积极努力。经过全面考察[2],我们发现《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虚词共237个,其中复音连词就有34个,占复音虚词总数的7%。本文拟对复音连词按语义类别进行分类探讨。

一、顺承复音连词

顺承复音连词是表示词与词、词与短语或句子之间顺承关系的连词。杨伯峻、何乐士认为,这种顺承关系包括时间上的先后顺承,动作与目的或结果的关系,状语与谓语的关系等。[2]因而,按顺承关系,顺承连词又可以细分为好几类,这种分法未免过于繁杂。还有一种说法倾向于将顺承连词分为两类,即时间顺承及事理顺承。但这种说法也有不妥之处,时间顺承与事理上的顺承有时会存在交叉现象,即时间顺承有时可能包括事件或动作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事理顺承有时可能包含事件或动作发生的先后。[3]顺承连词的分类,到底哪种分法最为合理,目前没有定论。因此本文对顺承复音连词不做细分。顺承复音连词一共9个,分别是:便自、随而、然后、即便、便复、辄复、至于、于是、乃自。[4]

1.便自

“自”是中古时期新生词尾,无实义,附加于词根“便”,可译为“便、就”,凡5例。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

“便自”也出现在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中,如,《宋书》6例,《北史》5例,《三国志》2例,《颜氏家训》1例等。《宋书》:“葬事既竟,水便自竭。”《北史》:“得志之后,便自骄愎,耽酒好色,与夺任情。”

2.随而

相当于“随即,随后”之义,凡1例。

因吟啸良久,随而下,一坐之间,誄以之成。(《文学》)

同时期的作品中也出现了。《梁书》:“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颜氏家训》:“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殆……”

3.辄复

“复”为词尾,附加构词,译为“就,便”,凡1例。

桓舍入内,奕辄复随去。(《简傲》)

《北史》:“文深虽居外任,每须题榜,辄复追之。”《梁书》“十四年,堰将合,淮水漂疾,辄复决溃,众患之。”

4.乃自

“于是”义。凡1例。

……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纰漏》)

《宋书》:“焘遣军屡败,乃自率大众攻之。”《北史》:“及至百日,乃自竭家财,设四百人斋会。”

二、让步复音连词

让步复音连词表示其连接的两个语言成分,前一成分表达某种让步的情况,后一成分说明在让步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改变。按其内容可分为事实让步和假设让步。让步复音连词一共3个,即:宁可、犹当、虽复。[5]

1.宁可

属事实让步。凡4例。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德行》)

《宋书》:“设若天必降灾,宁可千里逃避邪?”《抱朴子》:“然此事知之者甚希,宁可虚待不必之大事,而不修交益之小术乎?”

2.犹当

假设让步,译为“尚且”,常与“况”配合使用。凡1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忿狷》

《抱朴子》:“汉高应天,承运革命,向虽不醉,犹当斩蛇。”《颜氏家训》:“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三、假设复音连词

假设复音连词连接两个语言成分,前一成分作出假设,后一成分表示在这一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按其内部逻辑关系,可以将假设复音连词分为推测假设和反正假设。推测假设是指对某段时间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某种假设,接着顺其推论或说明由此产生的结果。反正假设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进行完全相反的假设,并在这种相反的假设下可能产生的结果。假设复音连词一共6个,分别是:若使、若复、一旦、如其、若令、不然。[6]

1.若使

推测假设。“若”“使”都有表示假设的意思,同义复合,相当于“如果”“假如”之义。凡2例。

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德行》)

《宋书》:“若使天必丧道,忠节不立,政复阖门碎灭,百死无恨。”《三国志》:“今若使关中诸军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将走矣。”

2.一旦

推测假设。与现代汉语“一旦”意义用法基本一致。凡2例。

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贤媛》)

《百喻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三国志》:“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3.如其

推测假设。“其”词义虚化,译为“如果”。凡1例。

玄与殷仲文书以为嗤笑曰:“德之休明,肃慎贡其楛矢;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排调》)

《北史》:“如其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解。”《三国志》:“如其无事,乃还鸣玉,未为后也。”

四、因果复音连词

因果复音连词连接具有因果关系的词、短语或句子。因果复音连词一共6个,分别是:由是、所以、因此、是故、是以、由此。[7]

1.由是

说明结果的复音连词,相当于“因此”。凡3例。

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言语》)

《北史》:“六岁而武元崩,为献皇后所养,由是宠爱特异诸弟。”《三国志》:“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

2.所以[8]

与现代汉语“所以”意义用法基本一致。凡26例。

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言语》)

《抱朴子》:“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百喻经》:“父看水底真金之影,而知此金悉在树上,所以知之,影现水底。”《北史》:“势内外受敌,所以亡也。”

五、转折复音连词

转折复音连词是指连接两个具有逆转或意外语义关系的语言单位的连词。转折复音连词一共2个,分别是:但当和唯当。

1.但当

表示轻微的转折,“当”作词尾,附加构词,相当于“只是”义。凡1例。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规箴》)

《北史》:“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宋书》:“不忧兵力不足,但当勿失机耳。”

2.唯当

附加构词,可译为“只有”。凡2例。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任诞》)

《抱朴子》:“抱朴子曰: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宋书》:“府库之储,唯当以供军国之费耳。”

六、递进复音连词

递进复音连词是指连接两个语言单位之间具有更进一层语义的连词。递进复音连词一共7个,分别是:而况、况复、非唯、非徒、非但、非特。[9]

1.而况

经常与“尚”搭配连用,用在反问句中,表程度更进一层。可译为“何况”。凡2例。

刘曰:“伯禽之贵,尚不免挞,而况于卿?”(《排调》)

《北史》:“至如周武,有事干戈,臣独鄙之,而况陛下。”《宋书》:“大夫犹有贵妾,而况天子!”

2.非徒

经常与“亦有、亦、又”等词连用,表关系更进一层。可译为“不仅”,凡3例。

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栖逸》)

《抱朴子》:“今能为之者,非徒以其价贵而秘之矣。”《三国志》:“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热,非徒耳目而已也。”

七、选择复音连词

选择复音连词是指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对等选择关系的语言单位的连词。递进复音连词一共1个,为复。“复”作词尾,附加法构词,相当于“还是”义。凡2例。

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排调》)

《三国志》:“外议虽善,为复使令司隶以决之。”

八、条件复音连词

条件复音连词是指连接两个条件结果关系的语言单位的连词。条件复音连词一共1个:但使。译为“只要”。凡2例。

晋时太原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任诞》)

《宋书》:“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北史》:“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不辞。”

以上分出的8个小类是从语义角度对33个复音连词进行的分类探讨,我们还可以从构词法角度,将复音连词分为复合式复音连词和附加式复音连词两类。

附加式连词12个:便自、随而、便复、辄复、犹当、虽复、若复、如其、但当、唯当、况复、为复。

复合式连词11个:然后、即便、至于、于是、宁可、若使、一旦、若令、不然、由是、所以、因此、是故、是以、由此、而况、非唯、非徒、非但、非特、但使。

其中复合式连词又大致可分为并列式和偏正式两类。

并列式4个:即便、若使、一旦、若令

偏正式7个:宁可、不然、非唯、非徒、非但、非特、但使

其中,“然后”“至于”“于是”“由是”“而况”“所以”“因此”“是故”“是以”“由此”,10个连词属于词组的凝固形式。词组的凝固形式就是指从词组降格为词,是汉语双音词词汇化的一种类型。[4]这些复音连词都是由就原有的一些词组凝固成词,一经出现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如“然后”“所以”“因此”等。[5]如,“然后”,最早见于《周易》:“必守正,然后得吉。”“然后”作词组用,“然”作代词,“后”作时间副词,可译为“这样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然后”开始组合成词,《孟子》:“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普遍。“然后”真正凝固成词,作为复音连词使用是魏晋时期。据古汉语语料库检索,“然后”在魏晋时期有500多条,充分说明“然后”在魏晋已复音化。另外,还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或已不再作为一个词来使用,如“是以”。徐丹认为“是以”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介宾结构的连词,且学界普遍接受此观点。后来,张萍提出将“是以”区分为是以1[10]和是以2[11],认为上古汉语中的“是以”不全是由介宾结构的是以2担当,是以1通常位于主谓完整的小句句首,“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且产生年代早于是以2,是以2产生于《左传》,定型于之后的《墨子》《孟子》。因“是故”与是以1具有同样的功能,遵循经济的原则,是以1在西周之后就逐渐被是以2取代。[6]本文同意此观点,是以表因果关系的复音连词定型于西周后,盛行于中古汉语,衰落于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已消失。

据上述《世说新语》中复音连词的词频统计看出,很多复音连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使用普遍了,说明复音连词在此时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它不仅继承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连词,如“于是”“所以”等,还产生了部分新词“为复”等。因此,对《世说新语》复音连词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古复音连词的发展概况,也能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去理解和正确运用现代汉语的连词。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度南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研究课题[项目号:YKC15027]成果之一。)

注释:

[1]张振德等:《世说新语语言研究》,1995年版,第301页,319页。

[2]以2010年10月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世说新语》为研究底本。

[3]杨晓婷:《<镜花缘>连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73页。

[4]基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对部分连词作详细描述,下文同。“然后、即便、便复、至于、于是”在书中出现的频次依次为10、2、1、4、54。

[5]虽复,虽然,假设让步。凡2例。

[6]若复、若令、不然,在书中出现的频次依次为1、1、1。若复、若令为推测假设,不然是反正假设。

[7]因此、是故、是以、由此,其频次依次为4、1、6、2,用法基本一致。

[8]复音连词“所以”产生的年代学界有很多讨论,王力在其《汉语史稿》中认为“所以”到唐代才完全变为连词,后在《汉语语法史》中修正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张万起认为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汪维辉认为最后不迟于汉末魏晋。陈秀兰则成为其可追溯到东汉。本文采用王力的观点,“所以”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9]况复、非唯、非但、非特,其频次依次为1、2、1、1。

[10]是以1是由指示代词“是”和连词“以”粘合而成的连词。

[11]是以2是由前宾语“是”和介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凝固而成的连词。

参考文献:

[1]鲁统颜.试论《世说新语》的史料价值[J].东岳论丛,2001,(1).

[2]杨伯峻,何乐士.中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3]郑琳.《抱朴子内篇》复音连词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2,(9).

[4]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5]张振德.世说新语语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5.

[6]张萍.试论古汉语中的单纯连接词“是以”——兼与结果连词“是以”比较[J].语言科学,2010,(1).

注:文中除《世说新语》外的其他语料均来自语料库在线。

(邓琼 江苏南通 南通大学文学院 226000)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拾遗记》与《世说新语》女性形象之比较
论微博小说的话语范式
《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
刘知幾何以讥评《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