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2016-05-14罗汶君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与特点
文言文阅读是历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的必考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重庆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考试说明》也明确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的考试内容与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一”所列古诗词。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考试说明》“附录一”所列文言文,并能默写其中的句子(段)。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4.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
5.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笔者梳理了重庆市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有以下特点:
1.试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并且紧扣《考试说明》。
2.试题范围集中在课内,分值均为15分,虽2012年有16分,但波动较小。
3.文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为必考内容,分值为50%左右。
4.文章基本内容、中心理解以及作者感情把握的题目较多,2013年到2015年均有考查,考查包括选择、简答、批注等多样化的命题形式。
5..对感悟、启示的表达,2011年、2012年均有考查。
二、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重庆市中考文言文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考试篇目选择范围
2016版《考试说明》选取了教材中共32篇作品作为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并以附录形式列出。文言文考试有“近三年篇目不重复”的惯例,许多一线教师常据此在《考试说明》所划定的篇目里进行预测。然而,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不是仅凭一线教师们的预测就能解决实质问题的,考试范围虽以给定,但考查的方式却呈现出多元化,唯有“授之以渔”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永恒真理。
文言文的学习在课内,但其运用却在课外,我们的文言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而是将课堂所学之方法应用到日常阅读当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读的作品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那怎样找到适合的作品呢?首先,可从现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入手。重庆市所选用初中语文教材为人教版,现通行的初中教材除人教版外,还有苏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等,各版教材虽在文言文篇目编选安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都是各编写组专家依照《课程标准》以及学龄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所以各版教材是最直接的选择。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已有篇目的出处进行选择。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课文大多在课下注释注出了选文出处,教师可根据注释翻阅原著,去原著中选取适合学生的作品,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夸父逐日》为例,此篇课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而关于夸父的神话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也能见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提供教材未选内容,既可充实夸父形象,丰富教学内容,又能给学生提供练习素材。
(二)文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七至九年级学段的学习,学生只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达到这一能力,文言词语的积累是基础,是否有充足的文言词语积累是能否理解翻译句子的前提。文言词语的理解除了积累,还重在语境。在梳理中我们发现,近五年文言词语的考查部分实词的比重远高于虚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考查的难度。现结合教材具体篇目来看看语境对于文言词语理解的重要性。
绝:
①以为妙绝。(《口技》)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自《口技》(七年级下册),同一个“绝”字在同一篇文章中语义不同,在此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绝”的具体意义:句①,根据前文所描写的口技表演,我们看到“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都是宾客们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微笑,默叹”可看出宾客对口技表演的满意和赞叹,故此处的“绝”应理解为“到了极点”;再来看句②,文中口技表演开始时有“屏障中抚尺一下”,那么篇末出现的“抚尺一下”应是口技表演结束的标志,故而有关表演的所有声响就应该停止,所以“绝”为“停止,消失”。
《口技》一篇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与下文“又夹百千求救声”句式相同,“中间”与“夹”相对,在意义上应相同,所以可由“夹”推知“中间”为“其中夹杂”,“间”应读四声;“不能名其一处也”与“不能指其一段”句式相同,“名”与“指”相对,可推知此处“名”是名词作动词。“留、换、补、增、删、调、扩”是对文言句子翻译的直观概括,简单的七个字,在具体的运用中也离不开语境的帮助。
在广泛扎实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文言词语,翻译句子,是有用且有效的方式。
(三)分析、概括及启示
准确理解翻译文言句子后,文言篇目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在对近五年重庆市中考文言试题的梳理中我们发现,试题中的作品理解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作品内容理解分析
此种类型的考查形式多样化,包括选择、简答、批注等。2011年“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2013年“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2014年、2015年则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作品中心分析与概括
2012年“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3.感情倾向分析
2013年“甲文(《陋室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2015年“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4.阐述启示
2011年“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2012年“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四种类型中作品内容理解、感情倾向两类所占比例较多,这或许与所选篇目以写景、记事类为主有关;关于作品写作方法则较少,近五年仅在2013年出现过,这与题目难度系数有关。
从梳理结果可看出,文言文的考查包括了文字、文章,甚至文化的考查,在日常文言文教学和复习中师生要树立文字、文章、文化三位一体的观念;其次考试作答过程中学生要坚持全文意识,无论是文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还是作品内容、情感、启迪等方面的理解都要与语境紧密相联,与全文紧密结合;最后,作答时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卷面的整洁,这需要在日常的复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作答书写习惯。
(罗汶君 重庆北碚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