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016-05-14黄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如课堂枯燥、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滋生厌学情绪等。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高校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政课教学中导入案列教学,选取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课程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必要性;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292-02
作者简介:黄珊(1978-),女,汉族,本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对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并鼓励教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融合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法是课程内容及性质的客观要求与有效选择。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思想性、导向性、一元性的特点,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分注重单一的讲授,思政课教学变成空洞、枯燥的理论传授,与现实生活脱节,致使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通过严选案例、巧妙呈现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可以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而提升课程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以其生活化、创新化、最优化的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彰显出巨大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提高素质。一方面,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具体事例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引发其思想共鸣与认同,再联系理论教育激发学生感悟、思考与行动,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创新、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以有效的教学互动协调了教与学,一改“师讲生受”的被动学习情境,使学生抓住了学习主动权并积极展开自主探究学习。
二、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发展时间尚短,在实际运用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案例的选取缺乏代表性。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是合理选取教学案例。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不仅要和所讲的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体现教学实践中的热点或重、难点问题,还要联系现实生活,贴合学生思想实际。有些教师选取案例时信手拈来,追求显而易见的刺激和幽默,而非针对性、思想性、代表性,不能满足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求;第二,尚未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源库。为了使思政课教学不再枯燥、空洞,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常常苦苦思考和搜集教学案例,耗费了很多精力与备课时间,效果却不显著。究其原因,未对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整合,特别是那些视频、音频资料,从而形成素材丰富的资源库并进行资源共享。第三,案例讨论不够全面、深入。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所选案例缺乏思辨性、教师未加以有效引导等原因,往往很容易出现冷场现象,学生讨论兴趣不高,教师草草总结收尾,造成案例讨论不够全面、深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实施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要将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悟、思考并抓住问题的本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案例教学应讲究正确适当的策略,但并无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教学规律。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与见解:
(一)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首先,教师要重视案例的开发、选取,提高案例质量。根据思政课程特殊要求,案例的编写或选取应注意真实性、时效性与方向性,综合考虑案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案例的教育意义、学生的知识经验及兴趣爱好等因素,最好就学生关注的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制定真实、鲜活的案例,同时要对案例进行“精加工”,概括或省略与教学内容相关性低的信息,重点突出与课程教教学密切相关的细节,提高案例素材质量。例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选定教学案例后,还要对其认真研读,做到对案例结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然于胸,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其次,整合案例素材,促进资源共享。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第一,巧妙导入案例。在案例教学实施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导入案例,即通过某种方式为学生展示案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并感悟案例的深刻内涵,案例的导入形式应体现学生主体性,注重可行性与多样性。既可以采取问题导入法,即为学生设计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可以是其他多种形式的导入途径,如传统书面材料形式、幻灯片展示、诗歌朗诵 、经典选读,甚至是学生案例表演等等。巧妙的案例导入能快速的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并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第二,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在导入案例之后,教师务必注意回归课程。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从本节课教学主题与内容出发,对案例进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供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要“穿插其中”,引导课堂讨论有序、有效进行。当课堂讨论“冷场”时,要及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当课堂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在学生组内讨论结束后,老师 要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阐述讨论结果与个人看法。在此过程,可以采用教师给组长打分、组长给组员打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教师通过理论引导,点评总结,达到对实践工作的指导 、对现实问题 的解决,在点评时要注意前后课教学内容的衔接,把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和思路上,针对学生的问题逐一提出评价意见,做到“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自己进行讨论总结,引导他们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重视课后工作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结束通常意味着教师任务完成,学生得到“解放”,虽然有些教师会布置作业,但要么作业简单、缺乏针对性,要么学生应付了事,甚至置之不理,课后提高也就无从谈起。高校思政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必须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融会贯通,真正发挥其应用作用。在课堂案例教学结束后,倡导学生对案例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查阅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要以充分、深入的分析讨论为依据,清晰准确地表述学生的想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重温案例,反思课堂讨论经历,进而深化其记忆、认知,更为今后的案例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下主动合作。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制”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议”案例、“用”案例,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重视并强化课后延伸拓展,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四、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凭借其启发性、实践性、生动性的特点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与推崇,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案例教学法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必须要创新思想,结合课程要求与教学实际进行不懈探索与改革,使案例教学法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需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雪松.尝试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隋金波.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