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归田园居》为例尝试古诗教学的新方法
2016-05-14左杨珍
左杨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73-02
新课改下,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文体解读的乏味和古诗词自身的“历史隔膜”,常常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使古诗词教学呈现出一种索然寡味的现象。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学生从怕学古诗、怕做古诗鉴赏题的泥淖中解救出来,打破“淡如白开,索然无味”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桎梏。现在,我仅以《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设计为例,希望能让学生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从阴霾里走出,做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文,用“三看法”“三抓法”鉴赏诗歌的内容及主旨。
2.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感受诗人的隐士隋怀,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诗中比喻、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附:也可从初中学过的《归园田居(其三)》导入。]
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学生答: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优美作品——《归园田居》。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田园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中去。
(二)走近作者及文本
(备注:按鉴赏诗的“三看”方法鉴赏本诗)
1.一看标题:《归园田居(其一)》
解题:①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
教师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题眼是“归”,包涵的信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②教师再次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也可先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下一环节。)
2.二看作者(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人……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多媒体展示)
得出信息:这位诗人,一生的抱负几经坎坷都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从公元405年解印归乡后,他就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关键词:空有抱负、厌恶世俗、向往田园)
3.三看背景及注释(背景简介)
诗人处在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的时代,他无心出仕,因他一介文士,一腔抱负终将得不到施展,因此绝别官场回到他向往已久的田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舒适日子,这让他感到无限欣悦。本诗真实的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得出信息:朝廷腐败黑暗、弃官归隐、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关键词)。
(三)诵读与释义
1.正字音(多媒体显示)点名学生朗读:
羁鸟(jī) 荫后檐(yīn) 守拙(zōu6) 暧暧(ǘī)
墟(xū) 吠(fθi) 桑树颠(diān) 樊笼(fαn)
2.学生齐声朗读(备注: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读后让学生自评。
3.教师范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
5.全班同学齐声颂读。
6.给四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文下注释与手头资料疏通诗意。
(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按“三抓”法鉴赏诗歌内容)
1.一抓能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
(给学生2分钟,点名指出)
①无、爱;②误、去;③恋、思;④守拙、归;⑤无、有;⑥久、复得。
得出信息:一诗人:厌弃情感变化自由、安逸、喜悦。
2.二抓意象、三抓意境与主旨。
得出信息: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五)牛刀小试
依据高考考点:理解诗的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来设置以下两个小题: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六)勾画重点名句:(全班齐读,后自由朗读)
明确: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七)课外延伸:(得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
设题意图:在刚刚结束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我引导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采用“三看”“三抓”法鉴赏了这首极具代表性的诗,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上课所学到的方法,鉴赏其他的古诗。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1.三看
鉴赏步骤:一看标题:得出信息:地点——庆庵诗;物一桃花。
二看作者:从注释中得出这是一位极端爱国,绝不为元统治者服务的隐士。
三看注释背景:得出信息:宋亡,兵败,隐居十二载,宁死不与元统治者合作。
2.三抓
一抓能表达作者或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的词:首联——寻、好、避、又;尾联——莫遣、怕。
得出信息:作者渴盼能有桃花源那样的世外仙境来躲避暴政,一年的春天又来了,希望花谢之后不要跟着流水跑,害怕打鱼郎顺着漂走的落红来到庆庵寺,扰乱这里宁静的生活。
二抓意象:桃源桃红桃花瓣渔郎。
得出信息:美好的世外仙境,就怕遭到世人破坏。
三抓意境与主旨:景与情结合为一幅宁静幽美的桃源图与“莫”和“怕”两字结合,顿生担忧之意,把一个决意绝世的隐者向往宁静、详和、幽美、无暴政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勾勒了出来。
(责任编辑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