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对策
2016-05-14李翔杨舒涵
李翔 杨舒涵
【摘要】高校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语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阻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有效进行。本文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剖析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如提高英语综合技能、传播中国文化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继而从文化平等意识、教学相关内容、教师作用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跨文化交际
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英语语言文化,以学习英语文化为提高英语能力及跨文化交际水平的重要手段,对英语文化词汇、固定表达、历史典故等如数家珍,例如大多数学生可以流利地用英语讲述感恩节或圣诞节的由来及历史。而反观中国文化,很少有学生能用英语流畅地表达端午节或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和历史典故,无法将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传递给外国友人,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呈现“失语”状态。
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测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述中国特色文化;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方面能力不强”。因此,为了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对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
(1)对中国文化的失语。当代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中国文化鲜有浓厚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中国文化往往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高校除中文专业外,其余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课程较少,或是作为选修课进行学习,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由此而来,许多大学生对儒家思想、道家学说、诗词歌赋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无法用中文阐述这些文化内涵,遑论使用英语进行转述。
(2)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失语。首先,学生知识库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词汇约定俗成或广为接受的英译表达,比如孔子和儒教的英文翻译,甚至无法表达日常饮食文化中许多常见的中国传统食物,例如“稀饭、馒头、豆浆、油条”。其次,在表述与当今社会密切相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时,学生们往往摸不着头脑,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原因。
(1)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现象日益普遍。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霸权主义随之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全球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色彩。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那些‘弱小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认同,从而致使人们逐渐丧失对本土文化的信念。”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大量接触西方文化,熟悉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甚至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和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心态,认为外国的一切文化都是好的,而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东西竟不屑一顾。”长期在文化霸权主义的熏陶下,学生潜意识中会主动向强势文化靠拢,进而排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弱势文化,形成“殖民内化”。
(2)教材教学安排。首先,国内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以及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要把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定为“运用语言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化因素的关注,但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忽视中国文化在外语学习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来自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充斥着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中国文化几乎空白,学生几乎见不到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由此导致许多学生既缺乏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又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再次,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教授英语文化的必修课程,例如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论等,但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只有像中国文化概论等寥寥无几的科目,课程设置上严重失衡。
(3)文化负迁移。在学习外语时,学习者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等移植到外语学习中,这个过程称之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的作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和外语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时,母语能促进外语的学习,称之为正迁移;与此相反,当母语和外语存在诸多相异之处,给外语学习带来干扰,阻碍外语学习时,负迁移作用随之产生。在国内,“以往关于外语学习中的迁移理论在对待母语以及母语文化的干扰问题时,对负干扰研究得较多、较透彻,同时对负迁移的作用也有夸大之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语迁移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发现,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时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过分关注中文的负迁移作用,主动避开中国文化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渗透,摈弃中文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英语综合技能。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了解中国文化并懂得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才能进行富有成效的中英文化交际。与此同时,通过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提高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可以利用母语语言和文化知识, 来促进英语学习中有共性或相似性的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提升。
2.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跨文化交际成效,文化传播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消除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比如提到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时,不至于说成是The Tale of Three Women and One Hundred and Five Men(“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传奇故事”)。
3.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基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忽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无法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必将阻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通过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与借鉴,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自觉地根据文化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对策
1.建立文化平等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输中国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辩证的思维审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摈弃文化存在优劣之分的错误意识,树立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2.改进教学相关内容。制定合适的大纲,在大纲里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将中国文化纳入英语教学计划,将中国文化相关英文词汇及表达方式纳入大纲词汇表。编制和选用适宜的教材,在编著教材时,要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增添讲述或描写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或是有关中国文化的优秀译文,添加英汉文化对比内容,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增设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将一些核心中国文化课程安排为必修课,同时开设一些有关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社会习俗等英语课程为选修课,鼓励学生更多地学习英文授课的中国文化课程。
3.教师引导,培养兴趣。英语教师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导入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同时,加强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练习使用直译、意译、音译、音译加注释、增译、减译等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此外,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作品或是中国名著的优秀英文译文,比如林语堂的《吾国吾民》(My Country, My People),何伟(Peter Hessler)的《寻路中国》(Country Driving),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的合译本《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推荐他们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相关的播音节目,比如每天下午一点到两点的《圆桌会议》(Roundtable)节目。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既能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英语综合技能,又能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改正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既要在学生思维观念中种下“文化平等”的意识,又要合理调整教学大纲、选择适宜的教材、优化课程设置,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文化必将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加积极有效的推广,世界各国将会更加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1期:34.
[2]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6):90.
[3]魏朝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入—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发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05.
[4]汪振兴.软实力竞争与文化创新[J].当代传播,2009(6):16.
[5]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30(4):183.
[6]蒋亚瑜.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3):88.
[7]刘正光,何素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8(2):63.
[8]罗苏秦,李璇.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6):85.
[9]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科研项目“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研究——兼轮高校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项目编号:SW2014-0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