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刘敏如:自在、自律、自为

2016-05-14周家夷

晚晴 2016年5期
关键词:刘老刘敏中医理论

周家夷

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国医大师。2016年3月29日,这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老校友回到故乡成都,和她的同事们一起为成都市民进行了一场义诊。

树信心:中医药发展的第三个春天来了

“很多人认为中医只是养生、保健,其实不是的。”刘敏如说,中医不仅仅是传统医学,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中医理论中得到启发的。

然而,很多中医临床医生对中医的未来信心不足。“信心不足还如何发展?”刘敏如举了一个例子,最近一位患“亚历山大综合症”的9岁男孩找到她寻求帮助,在这之前,她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病,更别说治疗的经验了。经过查询,刘敏如发现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在中医里这类疾病指肾、主骨,于是她为患者开出方子。2个月后,男孩的症状缓解了许多,还长胖、长高了。“没有见过的病中医也能治,说明中医不仅靠经验,还要有中医理论的指导。”刘敏如说,尤其是年轻医生更要树立对中医的信心。

同时,刘敏如认为中医发展的道路经历了千年规划、百年沧桑和60年崛起的过程。晚清时期西方文化大规模入华,西医也进入中国,中医药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清末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冲击的首先便是“不科学的中医”,以致中医几经处于被消灭的危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医带来生机,这也成为中医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中医药事业再一次从逆境低谷中走出,中医界将这个新的发展机遇期称作“中医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2010年6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提到,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这是很让人振奋的事情,我很感动。”在她看来,这样高的评价已经把中医的性质、地位提到了实事求是的高度。说起中医药学的未来,刘敏如激动地说:“中医药发展的第三个春天到来了。”

不分“派”:我们都是“中医派”

“中医是与西医不同的学派,而不是说中医就是引导、提倡讲流派。”刘敏如认为,“派”这一说法总感觉像是武侠剧中敌对势力的表现,而中医内所谓形成的“派”,是见解不同的派别,但不能看成是对立的。之所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中医诊治方法,是因为地域环境不同,用药和治法才有差异,而不是故意形成几个“派别”,如果非要论什么派,那么大家都是“中医派”。

谈养生:活出生活本色,还不能挑食

刘老今年已经84岁高龄,精神却依旧矍铄,她有什么养生“秘籍”?刘老说,活出生活的本色,让自己活得愉快最重要。她的养生方式总结起来就六个字:自在、自律、自为。

自在,就是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做就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律,比如按时吃饭、睡觉,要有相对稳定的生物钟。自为,则是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让自己有事可做,不要长期闲着无事可干。这3个要求看似有些矛盾,但只要把握好度,掌握好平衡就很好了。

关于养生,刘老还提到,饮食上不挑食,喜欢的可以多吃些,但不要只吃喜欢的。

忙工作:希望“画句号”时能说一声“我尽力了”

刘老一直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而奔波,女儿见她那么辛苦,抱怨她不知道爱惜自己。“给你国医大师的称号是肯定你的过去,今后怎么样并没人要求你,干啥子那么拼命?”刘敏如的女儿曾这样问她。

刘老却不以为然,她总说就算没有被评为国医大师,她还是要做这些事。“给我国医大师的荣誉,我感觉担子更重了。”

刘老总有忙不完的事,她常把“等我老了……”挂在嘴边,似乎忘记自己已经是一个84岁的老人。“只希望最后‘画句号时,能说一声‘我尽力了。”

猜你喜欢

刘老刘敏中医理论
从脾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理论探微
我在听你歌唱
一次只爬两层楼
还手绢
古稀爷爷爱护蝉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挣够50万去离婚:抠门花心老公必须付出代价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米寿老人话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