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应用探析

2016-05-14杨宽

北京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家档案馆四国社交

杨宽

摘要: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档案领域带来影响,档案工作向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美英加澳四国的媒体技术发展较快,四国国家档案馆积极应用社交媒体开展档案工作。本文运用网络调研法,分析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应用情况,并从中发现四国在“传播记忆、改善服务和价值引导”等方面的特色,从而对我国档案机构应用社交媒体带来启示。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馆档案记忆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作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1]在人类交流日益多元的今天,社交媒体已成为当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档案领域受社交媒体的影响较大,很多机构都使用社交媒体工具辅助开展相关工作。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是档案领域应用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其档案机构在应用社交媒体方面拥有较多经验,通过调研四国国家档案馆开通的社交网站,能从中获取很多可借鉴之处。

本文运用网络调查法,分析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应用情况,发现四国国家档案馆在应用社交媒体方面的特色,以期给我国档案机构应用社交媒体带来思考和启示。

一、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应用情况分析

(一)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常用社交媒体简介

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的官方网站列出了社交媒体的使用种类,其中美国国家档案馆共使用19种,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共使用了8种,英国和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都分别使用了6种。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的种类和数量虽不尽相同,但统计发现它们都使用了 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Flickr这四种媒体工具,并且其使用频率较高,属于四国国家档案馆的常用社交媒体。

Facebook是一款基于用户社交关系的综合类媒体平台,类似于我国的人人网,用户可以在账户中分享文字、图片等各类信息,也可以与其他好友交流互动;Twit? ter是一款及时信息的分享工具,类似于我国的微博,它也融合了文字、图片等内容格式,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在第一时间将想法在网络中分享;YouTube平台主要针对视频信息的发布与共享,用户既可以在线观看视频,也可以通过平台下载;Flickr则是一款图片存储与分享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中下载照片,也可以标注标签和发表评论。

除了这四款常用的社交媒体之外,四国国家档案馆还使用了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His? torypin,它使用户能在网络地图中浏览并获取历史照片档案;英国国家档案馆的Wiki,中文叫维基百科,用户可以通过它参与到词条的编辑过程中;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的Pinterest会不断向用户推送有价值的图片信息,让用户不断发现新的档案内容;还有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google+,用户通过关注档案馆的账户就可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等。这些社交媒体同样成为四国国家档案馆开展档案工作的平台。

(二)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的侧重比较

多种社交媒体工具的使用并没有给四国档案机构带来负担,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善于发现不同媒介的传播特色,并使档案信息得以更好地传播。通过调研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中的“主页赞”、“推文量”、“关注量”、“视频量”、“订阅者”和“照片数”等评价指标,可以发现四国国家档案馆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不同的侧重点。

美国国家档案馆对Facebook的使用十分娴熟,在其Facebook官方主页中突出了档案馆对日常事务的介绍以及对各类活动的宣传,因其推送的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与好评,截至目前,美国国家档案馆Facebook的“主页赞”已经超过了12万,位居四国之首。

英国国家档案馆善于运用Flickr平台,早在2008年10月就创建了平台账户,截至目前英国国家档案馆共有5000多个关注者,已在平台中创建了168个相簿,上传照片将近两万张。英国国家档案馆在Flickr中上传的照片类型多样,其中还包括了羊皮纸档案和地图档案等,有些照片档案的历史长达1000年之久,弥足珍贵。

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侧重于对YouTube的使用,先后上传了近300个视频文件,共形成了13个视频播放列表,这些视频资料包含了对国家发展的介绍,其中重点介绍农业和工业发展,以及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亮点在于Twitter的使用,自2010年6月平台开通以来,每天都会推送若干条精彩内容,截至目前Twitter推文已将近3000条,并且拥有1万多位关注者。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Twitter平台互动程度也很高,很多用户都转发它推送的内容,并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应用特点

(一)内容建设:突出叙史功能,保存社会记忆

社交媒体成为国家档案馆回顾历史的平台。四国国家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发布具有历史价值的馆藏文件,从档案的视角叙述真实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其中,英国和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更倾向于对国家层面历史记忆的叙述和回顾:如2015年2月4日,英国国家档案馆的Facebook推文是一张有关雅尔塔会议的历史照片,照片中是70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讨论战后世界局势的情景,英国国家档案馆从这张照片档案中引出对会议中各国政府现今情况的关注。[2]再如2015年8月,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Facebook推文,以“纪念加里波利战役100周年”为主题,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能代表澳洲精神的澳新军团的点滴过往。[3]国家层面的历史记忆往往具有政治性,不仅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发展,更是现今大国形象的有力见证。

在叙述国家历史的同时,四国国家档案馆也将公众记忆纳入传播范畴,通过社交媒体唤起公众对过往生活的回忆。美国和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公众记忆构建和传播方面显得更为成熟。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使用了Historypin这一社交媒体工具,这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历史照片分享平台,并可以通过文字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Historypin项目中可以看到30个历史主题,包括奥林匹克记忆、个人长辈回忆、家庭生活用具记忆等等,这些主题汇集了不同年代人们的经历,讲述着人们记忆深处共有的历史故事。[4]与美国相似,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也格外注重公众记忆的传播,它开通了Pinterest平台,这是一个采用瀑布流形式展示照片的网站。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上传了几组有关加拿大城市变迁的历史照片,从中可以看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这使社会公众在情感怀旧的层面上产生共鸣。[5]大到国家宏观历史,小到公众社会记忆,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都利用社交媒体工具讲述着民族发展的点点滴滴。

(二)服务创新:社交媒体带来更好的档案体验

1.获取方式更为便捷。社交媒体为档案信息的获取方式带来新突破。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改变了过去档案检索查询的被动状态,通过社交媒体主动将档案及其查询方式推送给用户,进而引导用户获取相关档案,提高档案利用率。这里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直接推送检索链接,使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检索途径,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以四国国家档案馆共有的Face? book为例,美国国家档案馆在平台中给出了与感恩节有关的档案文件查询通道;英国国家档案馆发布了有关二战罪犯档案查询的链接;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给出了1869-1932年间来到加拿大的英国儿童档案的查询地址;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平台中推送了家庭历史档案的检索网址,点击网址便可以实现档案的在线查询。第二种形式是将有特色的馆藏文件直接发布在社交媒体中。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在Flickr平台中上传了大量照片档案,并通过分类整理方便用户直接下载。如在Art and Photography“相簿”中,可以看到由画家威廉姆·汉德(William Hand)在1862年所绘的大量“淘金热”画作,这些画作记录了淘金路途中的沿途风光和困难。[6]这些照片档案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将它们上传至Flickr平台使公众获取更为便利,并带来更好的档案利用体验。

2.在线交流更为活跃。社交媒体工具的核心功能在于“交流沟通”,并且由于Web2.0的互动性,机构在使用社交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时,也会得到受众的评论反馈,机构鼓励公众发布信息进行讨论,以促进与用户间的交流。[7]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利用社交媒体“及时沟通”的特性,积极开展线上交流的活动,丰富了档案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首先以英国国家档案馆的Twitter为例。2015年2月1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邀请了历史专家威廉姆·斯宾塞(William Spencer)以“一战历史”为主题进行在线交流并解答用户提问,研究者可以通过发布Twitter推文并@UkNatArchives让专家在线解答与回复。[8]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国家档案馆非常注重用户的需求与体验,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与用户在线交流,完善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档案工作的价值。美国国家档案馆的YouTube平台也十分重视与用户的交流,它以视频录制拍摄的方式拓宽了与用户对话的途径,通过真实的影像让用户了解到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官方YouTube播放列表中可以看到一段名为“On? line Public Access to the National Archives”的视频,它从档案工作者的视角出发,向用户详细介绍了OPA系统(档案公共查询系统)查询档案的方式,实现了与用户在线远程面对面交流,使用户对档案利用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9]此外,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和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在线交流”也很频繁。比如在国际档案日当天,两国国家档案馆的Twitter平台都创建了关于国际档案日的栏目,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与用户交流互动,增进用户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从而为用户带来社交媒体时代全新的档案利用体验。

3.多平台同步提升效果。单一社交媒体的影响范围较小,媒体信息不能广泛传播,多种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弥补传播途径狭窄的局限,扩大受众的影响范围。因此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开通了多种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不同途径传播档案信息,开展档案服务。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四国国家档案馆采用“多点同步传播”的方法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关联。例如2015年11月14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分别在Facebook和Twitter平台同步发送了1944年法国埃菲尔铁塔的动态照片,以此暗示对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案的遗憾和慰藉;英国国家档案馆在万圣节当日分别使用Facebook和Twit? ter平台对档案馆书店的打折信息进行宣传;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抓住Pinterest和Flickr照片展示的共性,同时在两个社交媒体平台中上传有关少数民族的老照片,为学者了解民族发展与特色提供了原始资料;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也十分注重平台的同步性,将Facebook和YouTube平台进行关联,把重要活动的信息在两个媒体平台中同步展示,比如馆长讲话不仅在Facebook中有所报道,在YouTube平台中也有上传。四国国家档案馆都通过平台同步的方式将档案资源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进行整合,这样不仅提升传播效果,而且使公众对档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价值引导:社交媒体宣扬文明,档案机构彰显态度

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还具有“价值引导”作用,这是其所具有的又一特色。在宣扬社会文明,捍卫民主正义的立场上,四国国家档案馆展现出积极的一面,不仅使档案信息得到有效传播,而且通过档案机构自身的态度带动社会正义的形成。英美两国国家档案馆在人道主义宣传方面尤为积极,并且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彰显自身的态度、观念和立场。英国国家档案馆在2015年2月发布了两条Facebook推文,一条是从馆藏档案中找出的伦敦20世纪30年代同性恋活动的有关记录,配合LGBT(性少数群体)历史月进行人权宣传;另外一条是利用早期的一张照片档案表达女性对投票权的诉求,图片内容是1918年人民代表法案赋予超过30岁的女性投票的权利。[10]不管是妇女投票权还是维护LGBT群体的历史记忆,都体现着民主平等的观念,作为国家官方机构的英国国家档案馆,它利用社交媒体发布档案信息,从档案的角度捍卫民主与平等,在社会文明的进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国家档案馆也在2015年2月引出社会正义的相关话题,并利用Instagram(一款照片抓拍与分享的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人物照片档案。照片中的长者是美国历史上人权运动的积极分子,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知他的真实姓名,在照片发布后,有网友回复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把自己可敬的父辈的照片上传分享。[11]美国国家档案馆从普通平民的角度来宣扬公众的价值观,使社交媒体成为维护社会正义的理想场所。除了英美两国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也时常利用档案支持社会文明的构建。两国国家档案馆在Twitter平台中提出了关于“强迫收养”及“女权主义”的话题,从档案中看到过去社会思想的狭隘方面,并引导现今社会对人道主义等相关问题的再思考。

三、启示

(一)转变档案工作理念,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我国很多档案机构至今仍然处于相对保守的工作方式中,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始终局限于档案文件的“保管员”,而不是档案用户的“服务者”,档案工作仅仅围绕档案保管而展开,忽视了用户的重要地位。传统保守的档案思想束缚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动作用,也使得档案机构的思想理念与社交媒体产生偏离,从而难以对社交媒体产生兴趣。未来,我国档案机构应及时转变档案工作理念,将社交媒体融入到档案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向用户提供必要的档案服务。在做好档案工作的同时,也要鼓励公众了解档案,提高公众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档案的建设中去,实现双向互动。

(二)发挥顶层档案机构的示范作用

我国档案机构对社交媒体的应用过于单薄,内容简单乏味,影响力度小,难以形成社会效应。未来,应制订社交媒体计划,深层次地使用这些工具。如中央档案馆公布日本战犯供词,以及近期出版的《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宣传或连载,这样不仅能让社会公众对中央档案馆及其档案工作有更多了解,而且能够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利用社交媒体形成公众记忆与身份认同

社交媒体可以成为构建档案记忆的重要工具。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机构将相关档案资源汇集于社交媒体平台对外传播,形成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许多社会群体从档案中看到自身发展,进一步形成集体记忆,并从集体记忆中寻找个体的存在与归属,最后进行自我的身份认同。在我国档案机构开通的社交媒体平台中,时常可以看到与记忆有关的专题栏目,比如浙江档案馆微信平台中的“记忆浙江”、“乡村记忆”等,这些栏目或反映工作动态,或以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历史过往,是了解城市发展的很好素材,但是对于日益多元的社会组织而言,宏观笼统的档案记忆很难形成群体共鸣,公众的凝聚力得不到提高。鉴于此,我国档案机构在应用社交媒体时,一是应充分意识到档案的社会属性,档案与社会记忆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将档案置于社会网络中聚合,其社会意义才会凸显。[12]二是我国档案机构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档案记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社会公众身份认同的形成。身份认同是人们主观对同类群体自我身份共性的认知以及有关身份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13]我国档案机构应从公众记忆出发,打造有特色的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并使人们从社交媒体中看到属于自己的档案记忆,逐渐对其产生亲切感,最终形成身份认同。

(四)注重对外合作,拓宽媒介传播平台,提高档案影响力

我国档案机构只是将社交媒体简单地应用到工作中,有一部分档案馆开通了微博、微信平台,但其中发送的内容仅是业内工作动态,不具有吸引力,而且很少有档案部门能够应用其他社交媒体开展档案工作。对此,我国可以借鉴美英加澳四国国家档案馆的相关实践,在应用社交媒体时,可以考虑走“合作共赢”的道路,除了开通微博、微信之外,还可以与优酷等社交视频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开设档案视频专区吸引用户,同时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协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14]通过这种方式,对档案机构而言,可以改变社交媒体过于单一的情况,使档案信息的传播渠道更为宽泛,影响范围更大,社会公众对档案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社交媒体平台而言,通过与档案机构合作,将公开的原始档案信息融入平台,使平台资源更为丰富,媒介传播更具有说服力。这样,我国档案机构才能真正从封闭内向的姿态中走出来,寻求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通过“合作共赢”带来更多的展示空间,使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社会化媒体与档案信息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YS008)的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

[2]英国国家档案馆.Facebook[DB/OL].[2015-2-4].https://www.facebook.com/TheNationalArchives/pho? tos/a.479422854639.262412.16895014639/ 10153094425344640/?type=3&theater.

[3]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Facebook[DB/OL].

[2015- 8- 7].https://www.facebook.com/naagovau/ photos/a.97203147696.82930.40641767696/ 10153719057927697/?type=3&theater.

[4]美国国家档案馆.Historypin [DB/OL].https:// www.historypin.org /en /explore /geo/37.77493,-122.419416,12 /bounds /37.705698, -122.493059, 37.844097,-122.345773.

[5]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Pinterest [DB/OL]. https://www.pinterest.com/pin/163466661444480122/.

[6]加拿大国家图书与档案馆.Flickr [DB/OL].[2014- 10- 4]. https://www.flickr.com/photos/lac- bac/ sets/72157647923246068.

[8]英国国家档案馆.[DB/OL].[2015-2-10]. http:// www.nationalarchives.gov.uk/about/news/answering-mili? tary-history-questions-twitter/.

[10]英国国家档案馆.Facebook [DB/OL].[2015-2-5].https://www.facebook.com/TheNationalArchives/pho? tos/ a.479422854639.262412.16895014639/.1015309618140964 0/?type=3&theater.

[11]美国国家档案馆.Instagram.[DB/OL].[2015-2-26].https://www.instagram.com/p/zi8l2UHUMI/.

[12]周文泓.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8):120.

[13]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学研究,2012(5):21.

[14]周耀林,路江曼.论社交媒体下档案服务的创新[J].档案学通讯,2014(6):47.

猜你喜欢

国家档案馆四国社交
社交之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尼泊尔:将国家档案馆建设成为研究机构
《云南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草案)》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蒙古国国家档案馆藏迪鲁瓦呼图克图Jamsranjaw的几封信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