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2016-05-14赵晓红
赵晓红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中心。注重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多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法,从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 运用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记忆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知识有深刻的感悟,从而实现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活力;开展情境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参与度,同时也很好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含义
1.什么是教学情境。在《汉语词典》中“情境”的解释为:与某一具体事件同时存在的情景、背景和环境。通常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营造的一种适合教育和学习的情感氛围。这种情境方便了教学,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打下了基础。
2.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内涵。从上述教学情境的含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思想品德情境创设”: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情境的过程。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够使生活更加美好。如果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了实际生活,那么就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了其学习的热情。再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机械的记忆会使学生学习负担增加。所以,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紧密联系生活,使生活的元素有效增强思想品德的活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元素,并且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符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思想品德知识之间的距离有效缩短了,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保证其对于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抵制不良诱惑》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不良诱惑的例子,以及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于思想品德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从心底里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有效开展问题情境教学
通过开展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奇心被充分激发。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地位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通过创设各种问题,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究,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处理提问,再合适的时间以及适当的时机,掌握好这两个点对于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依法享有财产权》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财产属于谁?哪些人有继承财产的权利?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研究中,学生会对于财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充分研究之后,学生也就能够熟练地掌握了相关知识。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研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有效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增加实践情境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思想品德的时候,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升华,同时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背诵课本上的条款,没有引导学生有效结合实际生活,那么就会使教学效率低下,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行使政治权利,充分体现人身自由。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思想品德知识,同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使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表演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锻炼中进一步巩固知识,通过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