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2016-05-14刘卫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意识规则意识旅游业

内容摘要: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是关系到员工职业能力高低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就人的行为产生的心理决策过程而言,职业意识从行为动机的角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服务行为的产生与效果。切实抓好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解决目前旅游行业高层次人才缺乏和旅游管理本科学生行业就业率偏低两难困境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旅游业 职业意识 专业意识 规则意识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界定

高翔的《应重视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起始教育》中认为,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追求和全面、清醒的认识(包括职业的就业现状、职业的发展前景等)①;陈绍碧的《浅谈职高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中认为,职业意识是指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等必备成分的总和②。在查阅了众多学者的定义以后,结合自己所研究的主题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从事职业所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品德(责任感、团队精神)、要求(职业规则等)的认识和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包括对职业的追求和对职业目标的认识),以及对所从事职业所持的评价和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

二.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意识的内容构成

根据本文有关对职业意识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职业意识应该包括职业专业意识、品德意识、规则意识、目标意识、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等五个方面。

1.秉承“顾客即上帝,一切为顾客”的专业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的实质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中有一条铁的定律就是“顾客至上”,谁赢得了顾客,谁就赢得了市场。目前行业内提出的“个性化服务”、“私人定制服务”等服务理念都是在此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只有从心底接纳了“顾客即上帝,一切为顾客”,员工才有动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创新工作方法,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旅游服务。

2.强化“企业是我家,成功靠大家”的职业品德意识

作为职业人,最重要的职业品德就是充分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将所就职的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庭来细心呵护和经营,充分担负起个人对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绝对忠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维护企业,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无坚不摧的;同理,企业里的每个员工就像家庭的每个成员一样,缺一不可,大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扶持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前进才能让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充分的团队合作态度和必要的团队合作方法是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也是历年来各大企业在招聘员工是最为看重的职业素质之一。

3.内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职业规则意识

“从心所欲不逾矩” 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是现代职业人必备的职业意识。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规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有序,以便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每个集体内的个体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规则的制约,违规就会受到惩罚。而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也就是让员工“从心所欲不逾矩”。因为就一个企业内部而言,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则意识越高,员工逾矩的可能性就越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就越小,员工工作所产生的效率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自然也就越高。

4.明确“从基层做起,从战胜自我做起”的职业目标意识

从事好一份职业,首先就要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只有在方向明确和正确的前提下,才能有职业的未来。我们的高等教育目前服务的人群已经是“90后”甚至是开始是“00后”的一代了,对于这一代学生而言,他们从来就不缺少梦想和自信,他们有着对自己人生蓝图的宏伟规划。但是,笔者在针对自己所工作学校的学生调研后发现,这一代学生真正迷茫的是当理想目标和现实存在着看似无法逾越的鸿沟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他们本能的选择是逃避和拒绝。“我不想我以后一辈子给人家端盘子,擦桌子”,“我的目标是做职业经理人,服务员的工作太苦太累了不是我想要的”这些直白的拒绝理由揭示了学生害怕从基层做起,从零开始的胆怯心理。因此,正确而合理的职业目标的树立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也是帮助学生向职业人成功转变的重要一步。

5.树立“服务方便你我,服务改变生活”的职业认同意识

长期受“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长乃至于社会普通公众将把旅游业一类的服务行业看成是伺候人的行业,把从事该行业的服务员工看成是读书不好或者没有本事的人。由于旅游业长期在社会上受上述有色眼光的“误读”和“轻视”,导致了高校学生对于进入旅游行业就职的职业认同度和荣誉感是极度缺乏的。即便毕业后进入了这个行业工作的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或者是经济上的压力的权宜之计,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就会马上换,旅游行业员工高流失率也大多也源于此。

三.加强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职业意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系统化整体概念,高校对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

1.从“出口”反追“入口”,科学设置课程,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建设”已经成为了众多普通高等学校改革的主流方向。鉴于旅游管理专业与行业联系的密切程度,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显然应该是这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以后,专业课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众教育的今天,人才的培养要适应行业的需要,也就是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切实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来思考专业课程设置,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学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构成,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未来行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引入行业标准和专家,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素养

教学改革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做出改变不难,难的是找准改革的方向。在全面贯彻从“出口”反追“入口”办学思想的前提下,行业、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人才培养努力的方向。

结合教授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要求,在适合的专业课程引入合适的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要求,让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行业、对企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对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也有着重要意义。

3.深化校企合作,分阶段实习实训,强化学生职业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的教育是一种习惯养成式教育,单靠老师说教是无法深入内心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利保证。它要求学校不仅是从形式上更要从内容上重视企业、重视行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力。通过校企合作不单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进行规范化的实习实训,更要把我们的企业、行业引进校园、引进课堂。

此外,我们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开展实践的规划也要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间断开展的原则进行设置,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时刻都能够感受到行业实践的压力,将行业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4.普及专业导师制,做实大学生涯规划,因人而异分阶段规划职业生涯

全面普及本科学生导师制这个制度对我国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已经不陌生了。但是由于受师生比条件的限制和导师自身工作的繁杂的影响,有的学校的导师制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学校的导师指导工作也仅仅是救火消防员式的消极被动式开展。

专业导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上出现的问题,首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规划专业学习和发展目标。在新生刚迈入大学门槛的时候,由导师牵头结合专业引导教学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入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如此,学生在大四毕业初入职场之际将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职业发展的脚步也会更加坚定。

5.树立优秀校友典型,重视专业引导教育,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很多人都将旅游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偏低归结为待遇不高,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在对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该校学生职业认同感要明显高于笔者所在的学校。归根结底,该校办学历史较长,很多往届毕业生都已经成为了目前上海旅游业的主力军,学校每周都会邀请成功的校友返校对学弟学妹进行专业引导、择业指导方面的教育,传递专业发展的正能量,真实的案例教学往往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效果要好百倍不止。通过长期的榜样式引导,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就会由心底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行业和企业将再也不用为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的拒绝而扼腕叹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合理的职业意识是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学生与行业、与社会和谐共荣的基础,也是大学生作为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前提,更是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为旅游高等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我们只有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光林职业意识与职业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2.

2.周炳全,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承祥.酒店用工荒分析与应对措施初探[J].职业,2013(23).

4.黄炜炜.浅谈餐饮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3)

注 释

①高翔:《应重视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起始教育》.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第25页.

②陈绍碧:《浅谈职高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第57页.

基金项目:本文是校级一般教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03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刘卫,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意识规则意识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从校门迈进职门的角色转换过程研究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