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对半和HBV—DNA

2016-05-14张志庆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肝炎

张志庆

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的检验科人员,经常做的检测项目就是“两对半”,也称为“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两对半”阳性,就标志着这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有三种可能:

⑴过去感染了乙肝病毒,现在感染已经结束,或是乙肝恢复期,即将痊愈,血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主要是“抗体。”

⑵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发病,成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血中既有“抗原”也有“抗体”。

⑶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且发病,有症状,转氨酶升高,血中也是“抗原”“抗体”兼有。

那么什么是抗原那?只要是致病微生(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人体,它就成为了抗原。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它,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侵入人体就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针对它们产生相应的“抗体”。

乙肝病毒常见的抗原有三种: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

针对三种抗原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可见,抗原抗体共三对,但为什么化验单大多为“两对半”呢?因为,其中的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周围血液中很难检测到,所以就剩下“两对半”了。

有人会问,既然乙肝病毒入侵人体,为什么不直接检测病人血中的乙肝病毒呢?何苦搞什么抗原,抗体检测那?其实,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在血液中是可以检测到完整的乙肝病毒的,早在1970年,国外学者Dane就首先发现了病人血中完整的病毒颗粒,,有三种特有的颗粒。一是大球形颗粒:为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呈球形,又称Dane颗粒。它的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HBV的表面抗原HbsAg镶嵌于包膜的脂质双层中。去除病毒的外衣壳,即暴露出内衣壳,它是HBV的核心抗原HbcAg,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e抗原HbeAg。二是小球性颗粒,成分为HbsAg,不含病毒核酸DNA及DNA多聚体,无传染性。三是管型颗粒,成份也是HbsAg,是由多个小球性颗粒串联而成,也不含病毒核酸。但这三种颗粒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况且不易找到,不可能在大多数医院进行常规检测。又由于乙肝病毒的繁殖与细菌不同,首先在肝细胞内产生“零件”,然后再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为完整的病毒。故病毒的繁殖多叫“复制”。它们被牛产出来后进入血液中,很容易应用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测到,临床实验室目前主要靠RIA和ELISA等血清学方法检测,其中ELISA这种方法易于在医院推广,且价格低廉,成了乙肝两对半的常规检测方法。

乙肝病毒的外壳---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并没有传染性,但它却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产生抗HBs,一旦人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抗-HBs,就能保护人体不再患乙肝了。因此,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就是HbsAg。

乙肝病毒的“内部部件”---HbeAg: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与HbeAg对应的是抗-Hbe,通过治疗及自身的免疫调节,病人血中的HbeAg消失,被抗-Hbe取代,标志着乙肝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这是好转的表现。

乙肝病毒的“核心部件”—HbcAg:它提示乙肝病毒的复制,与其对应的抗—HBc是经常检测的项目。抗—HBc分为两类,一类是抗-HbcIgG,提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不易从血中消失,另一类是是抗—HbcIgM,提示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近期发作,过了急性期。抗-HbcIgM消失,为抗-HbcIgG取代。

抗原,抗体的若干组合

抗原,抗体很少单独在血液中出现,大多是相互组合而出现的:

1, HbsAg,HbeAg,抗—HBcs三项组合阳性,这就是俗称的“大三阳”。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很活跃,有显著的传染性。

2, HbsAg,抗-Hbe,抗HBc三项组合阳性,俗称“小三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非活动状态,复制停止或低复制,没有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3, HbsAg,抗-HBc两项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有无病毒复制,有无病毒活动状态不能确定。

4, 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俗称“三抗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感染已经结束,或乙肝恢复期,无治疗价值。

5, HbsAg一项阳性,很少见,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有无病毒复制不能确定,不能献血。

6, 抗-HBc一项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或有低水平的乙肝病毒的感染,也有可能是化验误差,应再复查。

7, 抗-HBs一项阳性。提示注射过乙肝乙肝疫苗,体内产生了抗体,或为乙肝感染的结束,有时也可能是化验误差。

此外还有其它组合形式,有时很难解释它们的临床意义,这要求多复查几次,避免化验误差。病人面对化验结果不要想当然,不要看到(+)就害怕,应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帮助分析。

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HBVDNA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从结构上分为两类,一类是RNA病毒(称核糖核酸病毒),另一类是DNA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乙肝病毒属于后者。病毒与细菌不同,细菌体内含有两种核酸(RNA和DNA)而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核酸是病毒的核心部分,病毒的基因都在这里,没有核酸,病毒就不能复制。因此,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有人会问,检测乙肝“两对半”已能反映乙肝病毒有无复制,有无传染性,为何还要检测HBVDNA那?这是不是重复检查,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可以肯定,检测HBVDNA是必须的,不是重复检查,原因如下:

1.如果乙肝病人是“小三阳”,一般说这是乙肝病毒进入非复制状态,传染性消失或很低,病人也应当趋于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时病人的转氨酶仍然反复波动,甚至出现黄疸,这是怎么回事?经检测HBVDNA为阳性,可以可定,病毒仍复制活跃,病情不稳定与乙肝病毒活跃有关。“小三阳”乙肝引起HbeAg阴性,被医生称为“HbeAg阴性肝炎”,是由于病毒变异造成的,故也称“异性乙肝”此型不能掉以轻心,病情可能更重。

2.在检测病人“两对半”时,仅发现其中一项阳性,如HbsAg阳性或单一的抗-HBc阳性,这不能说明病人体内病毒有无复制,必须检测HBVDNA,一旦阳性,就可肯定病毒仍有复制,也有传染性。

3.有一些肝炎病人的两对半5项全部阴性,甚至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也是阴性,但病人的转氨酶确很高,有黄疸,肝功能损伤明显,这是怎么回事那?通过检测HBVDNA后发现为阳性,借此可判断这种肝炎见“慢性隐匿性乙肝”在不明原因的肝炎中,此类型肝炎约占30-60%

4.有的乙肝病人竟被检测到抗HBs,这是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说明感染结束,但为什么病人的病情依旧,并无好转迹象?如HBVDNA阳性,问题又解决了,这叫“抗-HBs阳性乙肝”,也是病毒变异导致的。

乙肝病毒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机体,传染源是HBV携带者和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HBV的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血液,血制品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临床表现成多样性。在多数急性感染患者中,肝炎症状不明显,也无黄疸。有一些患者有症状但无黄疸,还有一些患者既有黄疸又有症状。肝炎的症状可以是轻度而短暂的,也可以是重度和迁延性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健康。也可因爆发性肝炎而致死或成为慢性肝炎。部分HBV持续感染者可发生原发性肝癌。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乙肝肝炎
《世界肝炎日》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世界肝炎日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