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监护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05-14刘莹王智勇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随访起搏器

刘莹 王智勇

【摘要】目前,植入永久型起搏器(Pacemaker PM)已是在心电起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由于起搏器的特殊工作性质,术后定期随访尤为重要,传统的随访包括电话远程随访以及患者到门诊随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有的患者不能及时的随访,导致意外的发生,家庭监护型起搏器是针对起搏器术后患者,实时连续监测,达到按需随访的目的,使患者的安全性提高,并且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量。

【关键词】起搏器;家庭监护;随访

近年来我国心脏植入性器械使用逐年增加,传统的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而大多数的患者定期随访结果是正常的,这样占用了医生和患者大量的时间。面对逐年增多的病人,更需要一种高效的随访模式及管理工具。远程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更好管理病人的一把钥匙。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是德国百多力公司Home Monitoring系统即家庭监护系统。

1.工作原理

1.1 家庭监护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家庭监护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移动终端设备;2.GSM网络;3.网络服务中心。具有家庭监护系统的起搏器拥有内置天线,有独立的医疗频段,病人拥有一个类似移动手机一样的移动终端,只要移动终端在患者20cm至2m范围内均可监测到起搏器的活动,如有异常,它会即刻通过GSM网络发出讯息,传到专门的服务中心,并且同时会通过不同方式通知主管医生以及患者家属。

1.2家庭监护系统的监测内容

主管医生登陆家庭监护网站后可以统揽病人,网站设有交通灯装置,分为红、黄、白三个颜色,可优先关注高危患者;家庭监护系统检测的内容包括:1)植入设备:电池状态等;2)电极导线:阻抗、振幅、阈值等;3)心律失常;4)腔内心电图(IEGM);5)生理性参数: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等;6)心衰监视器:CRT%[1]、心率、心率变异性、活动度百分比、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2]、经胸阻抗的变化等。

2.临床价值

2.1有效监测起搏器设备异常

通常认为电极阈值<2.5V,阻抗在300Ω~1000Ω之间为起搏器的正常使用值,如阻抗>1500Ω提示可能电极导线接触不良或导线断裂;阻抗<250Ω提示绝缘层破损[3]。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较多患者中,极大或者极小的阻抗,均可引起误放电,产生不必要的除颤。在家庭监护的监测下,可以监测到阻抗增加或减小时的腔内心电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放电,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在普通起搏器电池即将耗尽时,随访更加频繁,甚至每月一次,如没有家庭监护系统,有的患者由于不能按期随访,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有了家庭监护系统可连续监测电池的使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2.2心律失常早期识别

在心律失常的初期很多患者无明显症状,等到有临床症状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2012年发表的COMPAS实验[4]通过对家庭监护型起搏器和普通起搏器的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家庭监护系统可以使心律失常事件的诊断时间较普通起搏器提前4个月。这样主管医生将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的进行评价,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或者临床干预。

3.总结

家庭监护能带给患者和医生的益处逐渐显现。对于患者:它不需要患者繁琐的操作,连续监测的功能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对于医生:它能够时刻掌握患者的起搏器工作状态以及心脏异常事件,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及进展。但是家庭监护系统目前还不能替代程控仪,如需程控调整参数,患者仍需到医院程控。目前家庭监护型起搏器在国内尚未能大面积普及,对于它的工作机制以及利弊很多患者及临床医生还不完全熟悉。希望未来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能朝着远程管理的方向发展,让患者足不出户实现远程随访,远程程控,按需就诊。

【参考文献】

[1]Szabo BM, van Veldhuisen DJ, Crijns HJ, et al. Value of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to identify increased risk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J].Eur Heart J.1994,15(7):928-933

[2]Sajadieh A,Nielsen OW, Rasmussen V,et 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risk of death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of age >55 years[J]. Am J Cardiol. 2006,97(9):1351-1357

[3]于海波,梁延春,王祖禄.心脏永久起搏器更换术的原因和处理[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1,30(24): 1806-1807

[4]Mabo P,Victor F, BazinP,Ahres S, Babuty D,Da Costa A, Binet D,Daubert JC. A randomized trial of long-term remote monitoring of pacemaker recipients (The COMPAS trial)[J]. Eur Heart J. 2012;33(9):1105-1111

[5]Tang,J,Chen,S.Early event detection using a home monitoring systemfor patients with cardiac pacemakers[J]. Aging Clin Exp Res,2014,26 (2):131-135

[6]王欢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7]Varma N, Epstein AE, Irimpen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utomatic remote monitoring fo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follow-up; the Lumos-T Safely Reduces Routine Office Device Follow-up (TRUST) trial. Circulation.2010,122(4):325-332

[8]Burri, H, Sticherling, C,Wright, D,et al. Cost-consequence analysis of daily continuous remote monitoring of 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 and resynchronization devices in the UK[J]. Europace, 2013, 15(11): 1601-1608

猜你喜欢

随访起搏器
《思考心电图之173》答案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研究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听力损伤的研究进展
保守方法治疗儿童轻度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及预后随访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及半年随访分析
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数字X线摄影床边胸片特征及疗效分析
三维适型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