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的构建设想
2016-05-14张晓峰
张晓峰
摘 要:作者通过互联网和高校体育社团的构建设想,探讨了在“互联网+”新形势下,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趋势和新的运行机制,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体育社团,也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构建
中图分类号: G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21-2
0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引发了新一轮互联网拥抱传统产业的大潮,互联网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 [1],互联网的开放性、时代性、全球性、便捷性和隐匿性等特性与学生追求高效、便捷、个性、共享等特点契合,“互联网+”学生体育成为必然。那么,高校如何结合传统的体育社团形式,借助相关技术力量,把握“互联网+”理念下体育社团的主要特征与运行模式,探寻高校体育社团的创新趋势,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体育社团,也让高校体育社团借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是值得体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为此,结合“互联网+”的新形势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提出如下构建设想。
1 总体架构
根据现在高校常规的“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校团委—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在学生体育社团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融入互联网因素,让互联网服务于体育社团的建立、管理、日常训练和活动、参赛、对外交流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台式电脑+网线。更多时候,他们是利用移动网络,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连接互联网。同时,除了网页浏览方式,更多时候他们通过APP、微博、微信、QQ等浏览资料、沟通信息。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就是利用网站、APP、微博、微信、QQ等为载体,开发一个或多个集管理、交流、宣传、资源共享、资源反馈、服务、控制和调节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相关统计显示,手机、平板电脑以其便携和随时可触达的特征成为人们访问应用的首要设备,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应加强在移动端的布局,平台设计要符合移动端的特征,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以增强学生用户黏性。
2 基本架构及各模块功能
2.1 综合管理模块
综合管理模块由最高级管理员统筹管理和监控,是整个“互联网+”体育社团的核心。
2.2 成员管理模块
成员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各体育社团成员的信息录入、注册和日常管理。到将这些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后,可以很好地避免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也可以拿起手机就完成操作,操作便利;同样,社团管理人员也随时随地可以浏览、查询、管理社团成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场地信息模块
运动场地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通过此模块将全校的运动场地纳入管理系统,各类场地的数量、地点、开放时间及预定和使用情况都进行实时更新,并可以进行线上预定。
2.4 资源共享模块
资源共享模块是各类资源的下载平台,既有各种运动项目的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也有学校体育社团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下载使用。其氛围是公开的,且具有高质量的内容,拥有细分的领域。
2.5 互动模块
互动模块是体育社团成员的线上沟通、交流平台。既可以是BBS,也可以是QQ、微信或微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青年的主要沟通工具之一,“晒”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各个体育社团的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他们都可以通过互动模块进行互动交流,展示他们的活动内容,释放自己的情绪。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发帖、关注等方式来进行互动,其实用性强,充分满足学生沟通、创造、表现等多重需求,他们在这里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分享运动知识、经验和见解,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2.6 广告模块
此模块设置广告位,用于赞助商投放广告。
3 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的运行构想
3.1 网站、APP承担综合性管理和运作
网站和APP的设计,完整涵盖了上述的综合管理、成员管理、场地信息、资源共享、互动和广告六个模块,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选择其一或是两个平台同时提供服务。从体育社团的筹备、运行、管理等各方面提供服务。
3.2 QQ、微信、微博承担信息发布、成员沟通交流的任务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QQ、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综合类社交应用的发展呈现井喷态势。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软件集聊天交友、信息推送与接收、游戏娱乐为一体,以其简便的操作模式、免费的用户体验以及创新的话语空间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工具。“过去半年中,90.7%的手机用户使用过即时通信工具,其中QQ、微信是人们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综合类社交应用由QQ空间、新浪微博领跑,最近半年使用过社交应用的用户中,对QQ空间、新浪微博的使用率分别为84.5%、43.5%,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2]依托QQ、微信和微博,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成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3.2.1 QQ和微信的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应用
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QQ的月活跃帐户数达到8.53亿,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2.41亿,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6.97亿。两者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极高。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的QQ和微信应用,通过建立体育社团QQ群和微信群实现。通过这个平台,群公告栏和群共享可以及时更新社团相关信息,方便成员查看和下载;社团成员可以在群内自由沟通和交流,群管理员则承担成员管理、信息管理的角色。
同时,建立体育社团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时向成员推送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也可以建立和成员的互动机制。而社团成员只需利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二维码或是搜索公众账号就能关注,及时接收信息。
3.2.2 微博的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应用
微博具有关注、发布、评论和转发四大基本功能,“从用户对微博的主要使用目的来看,‘及时了解新闻热点、‘关注感兴趣的内容、‘获取到生活/工作中有用的知识和帮助是最主要的目的。” [3] 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的微博应用,主要通过建立体育社团官方微博,利用微博的快速响应速度、传播速度和传播深度的特点,对社团资讯进行实时发布。也可以在这里征求学生意见、发表新闻和信息,和成员或非成员进行互动。
4 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应注意的问题
4.1 处理好传统与新兴事物的矛盾关系
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新兴产物,如何依托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做好的工作。
4.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控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必须在完善的制度规范下,才能有序开展。因此,各校应该在传统体育社团规章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修改和完善,保证“互联网+”体育社团的规范运行。
4.3 要加强平台的技术保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离不开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既有体育社团工作者及微信管理专业人员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也有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兼职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自主教育管理的主动性。除了依靠网络监管人员人工的审查和实时管理外,应实现高校“互联网+”体育社团平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 考 文 献
[1] 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60122469130059846.pdf.
[2] CNNIC.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qbg/201604/P020160408334860042447.pdf.
[3] 学周.互联网赋予体育新的生命[期刊论文]-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