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多模”背景下科学探究课的实践浅谈
2016-05-14盛伟
盛伟
摘要: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一科多模”的科学探究课进行了实践研究。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要求的有效教学学案,再通过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高、反思小结五步实践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初中科学 科学素养 一科多模 探究课
一、科学课堂低效的现象透析
1.内容简单,华而不实
课堂合作中似乎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答案却是单一、能在书本上是找到的,合作讨论没有价值,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华而不实。
2.目标模糊,云里雾里
当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学习目标很是模糊,操作性不强,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要求操作,老师讲得曲里拐弯,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因此教师要明白任何模糊的合作目标都会导致合作低效。
3.时机不当,食之无味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接和展开时机不当,损伤了学生进行实验的激情,实验成为不得不做的事情,食之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只有被肯定、需要的合作才能激起无限思维的火花,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4.互动简单,形影单薄
为了让学生能记住更多的答案,少生枝节,一些教师往往会采取简单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放弃合作的精华——生生交流互动。虽然课堂在自己的预设中四平八稳的着地了,但合作的价值远远没有体现。合作只是做给让别人看的一场秀。
二、探究“一科多模”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步骤
一科多模是对我们学校进行了近3年的“三习三导”课堂新范式的有效推进和补充,强调学生的预习、研习、练习,又关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力求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和圆融,促成教学的相长。以“概念建立”为主的课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以下环节进行
1.精心设计预习学案,展示学生预习成果
想要学生产生合作的想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就需要彻底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合作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份学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反馈思考确定:哪些问题是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哪些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作学习的?如我在上《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这节课时,我在课前布置两个预习作业。
作业一:要求学生将蔗糖、色拉油、泥沙分别加入5毫升水中,观察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共同点、差异:这三种物质分散在水中,最后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剩下的两只试管中的物质统称_______,色拉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作业二:尝试利用身边的物质色拉油、食盐、汽油、水、酒精、碘等物质猜想哪些能配成溶液,填入表格,并到课堂上来进行实验。
课前2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展示内容,将展示内容中体现的重点知识点给学生2~3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组长负责小组内进行交流,统一意见,有疑问的请教老师。交流结束后,教师引出这节课的主题,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作业一,其他小组补充。全班对小组的汇报讨论评价后请同学到黑板上利用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点小结。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小结概括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下以预习作业二为例,阐述“一科多模”的策略。
2.提供小组合作程序,促成高效合作
根据对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知识准备情况,将班中的学生每4人分成一小组。在合作初期将学习能较强的定为组长(负责监督)。然后由小组长在教师的帮助下分别定记录员(负责把每位成员的活动内容和组内发言作简要记录)、发言交流员(负责把自己组内的意见和成果到全班交流发言,也可是组长自己)、计时员(负责注意老师的时间要求及每个成员的组内发言和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实验操作员(负责做实验)。待小组合作成熟时,各成员定期轮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的意识。
为了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并促使学生小组间加强合作,我采用限时的方法进行,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溶液配制,组长将配好的溶液展示给全班看,课代表统计各组配好的溶液数量并向全班汇报,获胜小组到讲台前展示他们所配的溶液,并能指出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其他小组补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以下疑问:
(1)酒精加入水中,溶质、溶剂如何判断?
(2)色拉油加入汽油中,溶质、溶剂又如何判断?
学生自主学习碰到疑问并且小组内出现分歧时,教师的适时讲解使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拓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现在老师碰到一个难题: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吗?
学生一听老师有困难都跃跃欲试,都想帮到老师。教师抛出问题:今天老师匆匆赶来上课,早饭吃的急了点,一不小心沾了个油渍,你们能想到好方法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想出了很多方法,当某一小组提出可以用汽油洗时,其他小组马上质疑:汽油洗干净油渍后,衣服上的汽油怎么办?
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问,而是先要求学生闻一下汽油,学生通过亲身感知马上可以得出汽油具有挥发性,由此学生马上想到沾了汽油后会挥发到空气中,过段时间就没气味了。
教师继续补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如果沾了油污很少用汽油在洗,很多都是拿去干洗店洗,由此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以小组为单位,对家附近的干洗店进行调查,下节课将调查内容到课堂上展示。
扩展提高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4.设疑质疑任务明确,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小组中选择合适的讨论方式,让每个成员都能独立思考,然后将思维凝聚,让合作更充实、更丰满。结束合作学习后,我要求学生说出溶液的某一特征,并能及时地利用所配的溶液进行说明。有小组汇报,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然后他分别展示了食盐溶液、酒精溶液和汽水,帮助全班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形象直观。又有小组汇报溶液都是透明的,其他小组马上质疑:第五小组认为碘酒溶液看上去就不怎么透明。第六小组马上反驳:他们也以所配的碘酒溶液为例,对比后学生发现两种溶液虽然是同一种溶液,但颜色深浅不一,学生马上想到原来是同样多的水中所加的碘的质量不一样,为下节课学习溶液的浓度打下伏笔。其他组补充了一种判断溶液是否透明的方法:将所配溶液振荡后再观察现象。最后学生一致认同溶液都是透明的这一特征。
教师及时小结,并给予大大的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实施一科多模取得的成效
1.转变师生观念,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小事儿做起,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设立小主持人,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以爱为基础,教师理解、信任学生,用真情关爱,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善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安全。
2.转变师生课堂角色,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奥秘的导研学案,教师适时点拨,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学任务。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结果轻视过程,学生各自为战,自主接受知识占有绝对的比例。重竞争,轻合作。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小先生引领小组成员兵教兵,共同完成研学任务。使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的苦海,转变为我要学的乐学大课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科多模的课堂新范式推进已有时日,对于模式创设的教学理念基本上都能被老师们所认可和接受,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不可以厚此薄彼,要全面了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2]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