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导入开启高中生物学习

2016-05-14王丽华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细胞核藏羚羊猎人

王丽华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课堂导入,不断创新导入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生物学习任务.

一、运用生动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无疑这些生动的故事是具有吸引力的.老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挖掘与之有关的故事材料,在一开始上课,可以通过自己或者学生讲述这些故事,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物相关的背景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端正学生的生物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思想观念.

例如,在学习《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节课内容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情感方面的教育,上课伊始就给学生生动的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位老猎人,当他看到一只很肥的藏羚羊,于是他本能的拿出了猎枪,瞄准了羚羊,这时,他突然发现这只藏羚羊没有像其他羚羊一样逃跑,而是站在那里盯着老猎人,面对着猎枪,这只藏羚羊眼睛里流出了泪水,前腿向着猎人跪了下去.老猎人虽然内心觉得十分奇怪,但还是打死了这只流泪的藏羚羊.但当老猎人用刀子划开了藏羚羊的肚子时,他惊奇的看到了一只小羊羔.老猎人这才明白老藏羚羊为何会流泪,并且眼前一次次浮现老羚羊流泪下跪的那一幕,后来老猎人再也没有出现在木可可西里过.学生认真的听着这个故事,被故事感动了,故事讲完了,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才慢慢回过神来.有的学生说:“老藏羚羊太可怜了,老猎人肯定是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不会再打猎了.”有的学生说:“小藏羚羊也是生命啊,老猎人如果手下留情,就可以保住两条性命.”有的学生说:“打猎是太残忍的事,要知道那些动物也是生命呢.更何况像藏羚羊这样的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更加需要保护.”学生纷纷发言,思维非常活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上述例子来看,学生们对于形形色色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与聆听,学生们处于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思维非常活跃,可以比较顺利的进入新课学习.

二、借助直观的素材导入,帮助学生的理解探索

获得感性知识始终是人类任何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上升为理性知识的基础.高中生物学习中,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还需要以大量的感性信息为基础.老师通过一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展示这些学习素材,创设生物学习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学习生物课程.

例如,在学习《细胞增殖》一节课内容时,老师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切割变形虫的故事,在让学生听故事之前,先说一说细胞没有细胞核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假设.有的学生说有没有细胞核都一样,有的说没有细胞核就不能繁殖了.老师让学生一起来观看《变形虫切割》的短片,把变形虫切成了两半,只有一半有细胞核,学生们发现,有细胞核的一半不但可以照样进食,还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而且细胞还可以再不断分裂生长.无核的那一半就失去了对外界的反应,也无法再进食了,更不能分裂繁殖.通过观看这个短片,学生对于细胞核的功能已经获得一些基本的感性认知.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看变形虫切割的短片,你觉得细胞核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再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总结概括出“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知识点,再经过老师的强调,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上面的例子看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和课程资源,以及方便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为生物教学的有效导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直观素材,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有效的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主要形式,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火花、探索欲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高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精心的设计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生物奥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开启生物学习的大门,获得比较理想的导入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体的稳态》一节内容时,由于这一节内容涉及了几个新概念,比较抽象难懂.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己体温的测量和记录.这节课开始,老师就围绕着这个课前预习设计了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家庭各个成员的体温完全一样吗?差别大吗?人体温度的变化与日常气温的改变有什么相同的规律呢?同班同学中性别相同的同学体温相同吗?差别大吗?学生通过回答老师这些问题,认识到人体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但是变化的幅度不大,健康人的体温大约在36.5度左右,基本上是恒定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大.不同的人的体温是不相同的,但不差别不大.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觉得理解起来还比较容易.老师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老师说:“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测量,发现了人体温度的规律.不同人的体温是不同的,同一个人一天中的体温也会稍有变化,变化的幅度通常不会超过1摄氏度.一个健康的人的体温一般都保持在36.5摄氏度至37摄氏度之间.这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学生们通过这些感性信息的积累,加上老师简单问题的引导,比较容易的理解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问题导入也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导入方式.老师通过精心的设计问题点,变换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问等,让问题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敲门砖,驱动学生去的探索未知.

总之,尽管课堂导入在整节课教学中所占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生物学习活动的开始,导入效果的好坏对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需要高度重视导入环节,在一开始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创造有利的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顺利进入生物学习.

猜你喜欢

细胞核藏羚羊猎人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藏羚羊大迁徙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不听劝告的猎人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
母系遗传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拔的影响
怪兽猎人③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一“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