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专班模式下应届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分析和指导

2016-05-14何玉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指导

何玉勤

【摘 要】工学结合专班教学模式是把学校与企业有效的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工学结合专班模式在本质上就是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工学结合专班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面临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关键词】工学结合专班模式;就业问题;指导

工学结合专班培养模式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全面的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一、现阶段工学结合专班模式下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工学结合专班教学模式下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的问题:

首先就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自身的长期发展。学生在进行择业的过程中,把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作为主要的标准,没有充分的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等因素,过分的重视利益的发展,往往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二,在进行具体的职业选择的过程中,等级化思想较为严重,通常管理岗位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个别学生过于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一线岗位中对于班组长的学历存有一定偏见,经过企业的实践过程认为自己的学历和综合素质能力高于领导,不服从管教等问题,导致工学结合专班教学模式的下的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范围狭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专业技能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实习岗位与自身所需专业并不匹配的问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仅把实习当作“走过场”,缺乏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视,在岗位上无法发挥自身的特长以及优势等问题。

其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重视的问题。虽然大学生一入学各院校已经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多数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就业指导老师为辅导员兼职,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学生就业心理知识掌握能力,更多的就业指导仅为给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求职与择业,为他们和职业的结合做“红娘”,导致就业指导课程与社会实际脱节,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不透彻,存在一定的弊端和误区,因而学生在就业前也不能很好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了盲目、自卑、偏执等就业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效果,同时让学生误解成为这一门只是获取必要学分的课程。

最后就是社会以及企业的问题,在现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个别的企业过分的注重员工的学历,忽略了对员工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视。同时在企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如企业中的“潜规则”问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会产生抵触心理,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甚至产生厌恶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专学生的就业情况。

二、工学结合专班模式的就业问题指导

工学结合专班教育模式在现阶段的大专院校教学过程中,为大专学生的就业提供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在工学结合专班教育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要把有关的就业指导政策、就业思想指导、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内容有效的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改革,全面的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对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对工学结合专班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提高自身的价值体现,只有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职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设计、求职技巧以及就业信息模块的设计,提高学生对自身职业的发展状况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改变学生就业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观点,提高学生们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发展价值,这样可以在毕业班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其次,把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学校就业指导的关键内容。在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客观原因,如学生的专业、就业的机遇等,但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学生的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对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培训,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全面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训,还要提高对学生品德的重视,要有针对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才可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与知识理论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理念、社会礼仪、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的实际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和制约,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第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社会中,都是离不开团队合作的,团队协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团队中可以有效的完善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最后,加强企业实践的力度,提高学生就业选择。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企业实习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顶岗实习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习中了解社会,是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的一个有效适应就业的环节。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有着一定的约束性,可以提高学生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校要提高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下企业实习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及岗前培训,根据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咨询解答,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才可以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一些企业会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工作表现、业绩考核、综合工作能力等因素有针对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性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结束语

工学结合专班教学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以及就业模式,“学中做,做中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把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提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5(3):8.9.10.

[2]柯东林.试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2):225.226.228.

[3]高广玲,张沛云.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初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13.18.

[4]沈剑光,严新乔.健全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20.22.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指导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