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
2016-05-14黄大杰
黄大杰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均衡发展原则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教学的前提背景、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基本原则等出发阐述了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同时,国家教育部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普及到中小学教育中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它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课程。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新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技能和信息素养。虽然高中课程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但是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效果仍不理想。首先,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两极分化过于严重,成绩好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积极性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其次,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课程设计走马观花,并没有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鉴于此,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照顾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为单一枯燥的教学过程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课程的活力。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即是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对本班学生的客观分析,明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然后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等。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的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的精髓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孔子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1)尊重个体的原则。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后进学生达到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2)面向全体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
(3)重视发展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四、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差异分层。实施分层教学首要工作是强调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特点,利用个体差异性,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不同层次:A层是拓展层,这层学生是学习成绩属上游水平的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接受与理解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觉学习的能力。B层是提高层,这层学生是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基础和能力属中等水平,学习相对自觉,具有一定的积极主动性;C层是基础层,这层的学生是学习成绩处在下游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掌握及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这里要提醒各位教师注意,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表现定期检验进行调整,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学习自己最适合学习的内容。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给他们制定相关的差异性学习目标,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应该具有弹性,A层学生制定发展性目标,通过知识学习让他们对教材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B层学生制定提高性目标,即针对那些中等层次的学生,先引导他们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熟练掌握,再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C层学生制定基础性目标,主要引导他们打好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独立的模仿完成课堂操作,但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扩展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更多的注重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电脑的热情。在练习过程中还安排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评价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任务,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方式不同的评价。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性的评价,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创新、超越自我;对于B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既表扬他们的进步,又指出他们的不足,指引他们积极向上;对于C层生来说,我们可以采取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分层次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该分角色评价,及时地对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回避了对基础差的学生心理伤害,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是一个客观而广泛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不应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长期和必需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究和摸索的过程,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并大胆加以实践尝试和突破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关爱全体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变“差异”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教学的动力,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所获、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张自楠.分层教学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3).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