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康复策略研究

2016-05-14郑佳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

郑佳燕

【摘 要】自闭症是因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的一种发育障碍,其发病于婴幼儿期,对儿童的智力、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据统计,近年来儿童自闭症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建立科学的干预机制,缓解自闭症儿童的各种相关症状,教育界提出了融合教育的理念。本文就从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出发,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融合教育的教学方式使这些特殊的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

【关键词】融合教育;儿童自闭症;康复策略

4月2日是“世界自闭日”,据统计,美国每5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而据中国残疾人普查表明,儿童自闭症已经占据了我国精神残疾的首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语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甚至智力发育迟缓,而正是由于他们懵懂茫然的行为习惯,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即他们就像一个个降临在地球的外星人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又恐惧,固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我们对这些孩子能做的就是关注、理解、接纳与帮助,又能够融合教育的理念,让这些孩子慢慢地打开心门,认识世界,接纳世界。

一、融合教育概述

1.融合教育的含义与起源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参与、共享”,即它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肢体伤残、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自闭症、语言障碍等)跟同龄学生一起进行常规性教育,让其在与主流教育的融合中发挥潜能,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起源于教育界对特殊儿童隔离教育的反思,在过去,人们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特殊教育学校,让这些同质的学生在一起,以方便统一教学,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具有专属性,但是进入了这种教育体系中的孩子都会被贴上特殊的社会标签,而因为有了这个标签,这些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例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降低教学的期望值,将教学质量长期维持在低水平,而这些孩子在未来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排斥甚至歧视,这样的隔离教育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就像一个死循环——越不能融入社会,越让他们脱离正常的社会,最后他们只能在孤独的世界里越陷越深。

2.融合教育的发展

基于对隔离教育的改革,教育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其目的就在于利用接纳、平等、尊重的方式去除这些孩子身上的标签,使他们能正常地接受校园教育,接受人文关怀,融合教育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

(1)“正常化”。二十世纪中期,北欧的文化界掀起一股“正常化”的文化思潮,其核心理念就是帮助所有的人过上正常的生活,“正常化”思潮的倡导者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终身游离在主流生活之外,这对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应该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中来。这一思潮是融合教育的开端,它掀起的“非机构化运动”使得许多人开始关注隔离措施的弊端。

(2)“一体化”与“回归主流”。受北欧“正常化”思潮的影响,二十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开始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并轨,这一改革运动被称为“一体化”,它在实践的层面上为特殊儿童 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提供了机会,也为北美的“回归主流”运动奠定了实践基础。 “回归主流”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掀起的一场融合教育改革运动,该运动迅速在北美地区蔓延,使“融合教育”的概念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回归主流”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让他们回归主流生活。这场教育改革是“正常化”的延伸,它正式拉开了融合教育的序幕。

(3)全纳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教育界兴起了全纳教育的思潮,它倡导普通学校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坚决反对教育中的排斥与歧视,主张在统一教学的大环境下探索差异性的教学措施,以满足所有儿童特殊的教育需求,促进所有儿童能够平等、健康地发展。在全纳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地开办了许多全纳学校,这些学校不考虑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以接纳的态度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二、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策略

1.随班就读的含义

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融合教育在我国逐渐走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发展途径——随班就读。对自闭症儿童而言,随班就读就是让其在普通教育机构的普通班级接受与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正常教育的安置形式,因此,随班就读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是我国目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是促进自闭症儿童平等融入同龄人集体的重要手段。

2.随班就读策略的要点

随班就读就是在共同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普通课程与特殊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要在充分了解班级特点的情况下,照顾到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

首先,教师运用科学的手段了解随班就读中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资料查看法,即将自闭症儿童的病例资料、教育资料进行全面的汇总了解;谈话法,即教师利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了解其自闭症的行为障碍特征;询问助学伙伴法,即教师可以向自闭症儿童的相邻同学,或者助学教师询问其主要行为特征;家庭访问法,即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详细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情况以及儿童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随班就读中自闭症儿童的座位。教师在安排自闭症儿童座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儿童的行为特点,根据其心理状态,选择既有利于其自我调节,又能够方便学习的位置进行安置,例如对于不喜欢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的自闭症儿童,教师应该在其周围安排一些比较安静的同学,避免一些好动同学的行为激起自闭症儿童的焦虑情绪。

再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照顾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教师应根据“面向群体,注重融合”的教育理念,进行差异性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培养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引导自闭症儿童在融合中接受教育。所谓传授知识,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范围、知识容量和学习程度;所谓培养技能,就是教师要利用教具的辅助,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以及绘画、制作等动手能力;所谓思想情感,就是教师要针对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缺陷,通过反复强调以及模仿教学等方式,让自闭症儿童逐渐学会接纳情感,以增强其对外界社会的兴趣。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闭症儿童学习及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教师可以在不改变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以变通的理念对普通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形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自闭症儿童能够在足够理解,充分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教师可以对教材中某些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充实扩展,利用教具的辅助,缓解自闭症儿童重复机械的行为方式,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儿童自闭症的患病程度以及其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的改变,使普通教学的学习内容更符合特定班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可以利用资源教室联合特教教师对一些有严重信息接收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三、案例分析

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研究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策略是接纳、理解、帮助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方式,笔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

1.沟通阶段

某校教师在接纳自闭症儿童加入普通学生集体之前,开展了全面的沟通工作,该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与家长的沟通,融合教育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不光来自普通教育机构,还来自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一些家长深知自己孩子的缺陷,害怕其在普通孩子中受委屈,对于这种心理,教师主动向家长讲解学校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并邀请家长在教学前期参与到早课或其他教学活动中来,以保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的畅通性;其二,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通过与家长交流,教师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点是小鸭子,因此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他即将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教师为了让自闭症儿童尽快地融入到普通学生集体,将对即将接纳他的班级同学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以保证这些孩子正确看待自闭症儿童,不要将其看作一个特殊的个体。

2.心理指导阶段

在自闭症儿童顺利进入班集体以后,教师也没有放松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和指导,这种指导一方面是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建设,即利用该儿童喜欢的话题,引起他与外界交流的兴趣,进而帮助其利用语言或行动将愿望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是对普通学生的心理建设,即教师通过思想教育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避免其过激动作激起自闭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同时也防止其不良行为引起自闭症儿童的机械模仿。

3.课程设计

教师利用“同一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在保证多数同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又能够兼顾自闭症儿童。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所有学生设计了相同的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自闭症儿童随堂就读的状况,对于其不当的学习习惯要予以纠正;然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将自闭症儿童编入到某一组中,让其在同龄人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学习情况的测试,适当调整其教学任务,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内容控制在其可接受的范围内。

4.教学评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教育,教师发现该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例如之前该儿童对教师态度默然,不会主动打招呼,而经过与教师的一段相处之后,在一些情况下,该儿童已经能够说出“老师好”的简单问候语;之前该儿童几乎不会与人进行目光对视,但是在与同学交流一段时间后,他已经能够顺利接受同学的帮助,对于熟悉的教师或同学能够进行一定的目光交流,或者简单的语言交流。

四、结论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策略是指将这些“星星的孩子”从教育隔离机构中解放出来,利用自然、灵活的融合方式弱化治疗的人为痕迹,让这些孩子在同伴、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帮助下,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在融合教育中感知世界、理解世界,进而接纳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洁华,朱剑平,吴筱雅.融合教育背景下上海市宝山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的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No.18701:16-21.

[2]唐美丽,李金燕,王波,李博,吴瑕,沈静,张劲松.探析我国当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5,No.41510:99-100+103.

[3]高环环,陈佳欢.融合教育视角下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及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5,No.2509:71.

[4]李乐乐,李苗.中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5,v.3510:94-98.

[5]熊絮茸,孙玉梅.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调查、困境分析及家庭参与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v.27;No.18304:54-58.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浅谈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
更新特殊体育教育理念适应特殊体育教育发展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