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化
2016-05-14毕勇
毕勇
摘 要:优化是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是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为了确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最大化,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确保每个环节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也为信息技术课程魅力的展示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导入;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社会和网络化社会的形成,社会各级对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让学生在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进行论述。
一、优化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好比一首音乐的前奏,是每堂课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没有该环节,直接让学生进入到正文的学习当中,根本没有给学生留缓冲的时间,导致这节课的开头几分钟效率并不高。二是导入形式太单一,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以旧代新的方式,一上课就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或者是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这种方法虽然有自己的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出现厌恶,效果也会下降。所以,在优化导入环节,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导入环节存在的价值,要有效地将多种导入方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实现迈好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信息获取”的相关知识时,我选择了“演示导入法”,首先,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比如,有学生提出:有关国庆阅兵的资料;还有学生提出:张学良的生平等等,之后,我通过查询的方式来向学生演示信息的获取过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搜索后的结果显示中认识到信息获取的重要性,以及庞大的数据库展示出获取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导入新课,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确保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所以,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来构建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以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相关知识时,我选择了学导式教学法,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能够独立制作一套完整的课件;能够灵活应用有关PPT的相关知识等等。之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以及信息获取功能来自主制作,可以找相关的模板进行仿照制作,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每个功能进行尝试应用,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而且能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接着,我组织学生对自主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交流。比如,有学生提出:不能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还有学生提出:母版设计时出现问题,不能让其他幻灯片都有;等等。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PPT的相关知识。之后,我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比如,如何在PPT中定圆心等问题,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确保学导式教学法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我给学生布置了下面任务:帮助语文老师制作一套PPT。可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同时,对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练习方式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练习的方式就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简单操作,很少会将这些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在优化练习的方式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这一章节、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体练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看到知识的呈现效果,而且与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文本编排”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自选文本,自主将Word中所有的内容在这一文本中进行应用,并进行展示和比拼,比一比看谁的文本中涉及内容最多,制作的效果最好等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作为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确保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中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韩海涛.对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J].学周刊,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