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习作的生命光彩
2016-05-14魏健
魏健
细细品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它更加注重写作的兴趣,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它把小学阶段写作定位于“习作”,还有意淡化文体,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而且删去实验稿高年级“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这些改变真正地降低了学生习作的要求。仔细琢磨,语文课标对习作要求进行如此的调整,是有原因的。
应该说小学生的作文只是一种练笔活动,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张扬他们生命的个性。可是不少学校和教师至今还把那些偏高的作文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给学生作文赋予了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结果是学生依然害怕作文,厌恶作文。比如,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地俯视孩子们的世界,以错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迫使学生的习作背弃了应有的童心、童真、童趣。再者教师的作前辅导形成了固定的套路,过于追求表达的形式、手法的运用,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谋篇,从修辞到布局,从过渡到呼应,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其三,教师改作文,习惯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文化标准,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态度,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对学生提出苛求。其四,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其实这些做法,不经意间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成了孩子畅想畅言的枷锁,扼杀了孩子的个性、灵感的火花。所以,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切实降低作文教学要求,还给学生习作的生命光彩,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足生活,开掘习作的“源头活水”
任何文学创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去寻找写作源泉。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叶老先生所说的“生活积蓄”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的感受和体验。我们要教会孩子们选择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抓住生活中许多稍纵即逝的情绪体验,沉浸其中,细细揣摩。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们应当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孩子深入生活的机会,精心组织设计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进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阳春三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踏青寻春,看菜花,闻春风,放风筝;双休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义务打扫,参观工厂,社区联欢;寒暑假,我们可以动员家长带学生外出旅游……这些体验,藏留于孩子们的心底,聚沙成塔。当孩子的“眼睛成为照像机”“耳朵成为留声机”的时候,他们的记忆仓库一定会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那些熟悉、鲜活的形象一定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但同时,还需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与引导,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二、爱上阅读,引领学生在浩瀚的阅读中积累
有了真实的生活,丰富的积累,以后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韩愈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的作文要言之有物,文思泉涌,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厚重的积累。“书是有字的生活。”教师应当引领学生走进书的美妙世界,读中外名著,读百科知识,读童话传奇,读儿童文学,学会粗读细品,心无旁骛;学会沉默阅读,体察涵泳。广泛的阅读不但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而且能丰富其语言积累,充实其知识仓储,提高其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其性情,提升其审美水准。当那些经典、纯净的文学语言在学生的心中积淀、内化,成为其思想表达的工具时,我们何愁学生人文素养、文学修养不提高?当然有的学生书看得不少,但收效甚微,写作也不见有提高,这多半是因为阅读方法不当。因此,我们不能只让学生读书,还要教他们如何读书。引导他们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写得好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加小标题,借此来控制阅读的注意力,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学生性格不同、观察习惯不同、细心程度不同,观察到的事物往往差距很大,即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不管怎样,即使只收获一点也是收获,也是对自己的一点充实。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开阔了视野,写作的时候素材也就多了,自然不会再为写作而苦恼了。
三、呵护童真,还学生作文的自由
我们面前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充满稚气。他们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对待一切,在作文中也不时闪烁着孩子的童言。对此,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作文讲评、修改中,我们应去维护和发挥孩子们作文中那无邪的童真,不能扼杀孩子的童真。如有一位学生写到他帮妈妈洗碗,妈妈给了他两元钱,他很高兴地接过来,因为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粘贴了。而另外的一位学生却写道:我对妈妈说:“不用,这是应该做的。”看出来,第一位学生写出了他的真实想法,写出了一个孩子的童真,我们又怎能说他没有好思想呢?怎能让他把这段话修改掉呢?因此应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敢于直抒生活的本来面目,教师不要以成人的视角去评学生的作文,应蹲下来看孩子的富有童心的文章。只要是真诚的、真实的,我们就该提倡,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灵感受,我们要倾听的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鼓励学生喜欢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
总之,要走出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就要坚决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找准定位,还需要我们多加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习作,还给学生习作的生命光彩。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