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6-05-14单春玲
单春玲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改革课堂教育,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把素质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教学的有益探索。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致力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理论方法的学习。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数学学习,其基础抽象思维的欠缺造成了数学相关知识理解力有限,而要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仅仅依靠知识点的灌输和反复练习是不够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通过理论联系现实,让学生通过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与现实的结合思考和学习数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手段。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方法和应用。
一、通过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要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数学概念联系现实,转化为现实中相对容易理解的现象或者物体的能力。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问题,而教材上无法将此类内容一一列出,学生在涉及现实和身边事物的教学中,更容易加深印象和提高其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把教学中的数学概念通过现实中的某些事件加以联系展开教学,学生会对这样的事件先入为主地发生兴趣,进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无事先拟好的此类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教材并做大量生活素材的研究和挖掘工作,同时在教学之前做大量教学准备。只有在认真细致的教学准备工作前提下,通过实例启发数学思考的教学才能有效实现。通过实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生活现象和数学思考结合起来,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其理解能力和数学水平。
二、结合现实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学习究其根本是一门理论的学习,而纯粹的理论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如果不能从兴趣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比较困难,而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其实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产生联系,这就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一个思路,通过可操作的现实应用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定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数学实践和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数学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譬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用围棋子摆成一个边长为30个棋子的等边三角形,总共需要多少个围棋子,同样数量的围棋子,如果摆成方形,会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它和三角形之间边长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实践一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和联系现实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数学方法。
三、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学生会不会使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而这也是衡量学生有没有掌握数学思考和数学方法的一个标准。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数学方法,靠有标准答案的习题去检验,效果并不理想,而设置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才能真正使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的思考和运用。
例如,在完成了“圆的周长计算”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安排学生去计算,人民币一元硬币周长是多少?学校的圆形花坛周长是30米,骑自行车绕花坛一圈需要蹬几下?你的车轮周长是多少?请你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正圆形,并测量圆的直径。
再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数学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找一找食用盐上的使用说明,说说其中使用了哪些百分数,这些百分数的作用是什么?找一找这一期的学校校报里面使用了哪些百分数。
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的生活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生动地体验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这样学以致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其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究其根本在于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避免“填鸭式”教育而造成的学生仅仅掌握了知识点而缺乏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比记住一些具体知识点更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联系现实的教学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灵活把握,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