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2016-05-14童生旺
童生旺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技能、技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语文作业在形式上要精心设计,要设计启发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作业的批改同时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这种指导又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具有针对性,可以使学生及时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主性作业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设计多种多样的自主性作业,把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如,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背诵。如,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后可给学生布置一两首描写有关送别的古诗背诵。这样灵活多变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使学生的被动作业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作业。
二、多类型、多层次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不竭动力。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多类型,让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富有色彩,充满情趣。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差异性的、多层次性的作业,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做作业。
三、实践性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要贯穿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学习整体。鼓励学生在逛街、逛商场时留意广告词,宣传标语,从用词简练、生动活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对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使语文知识得到内化。
四、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应该以教材为凭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后,可以想象一下,五壮士在狼牙山上会遇到什么情况?他们会怎样战斗到底?结合语文每一单元的基础训练进行探究,语文基础训练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基础训练内容的探究,激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春联”时,通过读春联,析春联,对春联,体会春联的特点,自己编写春联。还可以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训练,如学习了《林海》,提示学生哪些语句是抒发感情的,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同时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
五、分层性作业
教一些篇幅较长的背诵性课文,例如教《开国大典》时,让一些平时学习基础较好的、记忆力较强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背诵全文。而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背诵有困难的学生不要求他们全文背诵,可背诵重点段落,如“这庄严的时刻……是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再如,在“假如我是导游”的作业布置上可分三层:(1)找出家乡的优美景物或名胜古迹写简单明了的导游词。(2)找写得较好的导游词并加以分析好在何处。(3)找写得较好的导游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如此,语文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训练并获得提高。
六、学生参与作业批改
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教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和批改作业的要求,让学生批改作业,可采取以下批改作业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师生共同有针对性地批改优等生和学困生的作业,批改中尽量保存学生的意愿,不要大删大改,要批出错误的地方,要求学生及时纠正。再通过对优等生和学困生作业的对比,教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
2.学生互改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好的差的搭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批改简单的作业,然后老师检查。
3.学生自己批改
老师讲清批改要求,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批改后交于老师检查。
七、改革作业评价方式
在作业批改中分层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激励当先。尊重每个学生,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作业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对一次作业进行多次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要转变过去机械的、无用的、重复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