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2016-05-14杨保民
杨保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引入,以往的教育模式逐步被丰富新颖的教学模式所代替和取代,使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样化,充满了生机。小学数学教学也在新课改的推进中,着重提倡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给出见解,并分析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枯燥、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较为低沉,导致小学生无法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阻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数学成绩得以提高。在新课改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也一直得到了社会各界教育人士的议论,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不只是一纸空文,而得到真正的实现呢?这也是教师一直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影响着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对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1.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方式以题海战术为主,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小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乐趣,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还影响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掌握和学习实际性的知识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和成长。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僵化,缺乏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一直以来在学生眼里呈现的是一位权威者的形象,师生关系因为教师权威形象的影响,无法达到师生关系平衡,这就导致学生惧怕教师,和教师产生一定的距离,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找老师解决,因此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降低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甚至下降。
2.课堂互动性差,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都以是填鸭式为主,对于课本都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只有问和答,学生无法更加深入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限制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整体上阻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进步。
3.教学内容理论化,运用知识意识淡薄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较为枯燥,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普遍为题海战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的,教师在进行教课时,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鼓励学生,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要耐心给予解答。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问题,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学习。
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还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配合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即使老师再认真、再努力,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参与课堂学习,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对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开展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强调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能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单一地以分数论学习的好坏,而应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必不可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时,必须以教学的有效性为标准,切合实际地去完成,不能敷衍了事,教师应该主动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跃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锦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1,8(11):89-91.
[2]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11(4):66-67.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