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习惯性思维渗透符号意识

2016-05-14张雅妙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式子青蛙字母

张雅妙

【教学片段1】关注学生认知起点,评点中打破固有思维习惯

师:从你们最熟悉的年龄入手[磁贴:学生的年龄(岁)],你们几岁啦?(取学生年龄均值——10岁)

师:你们亲爱的数学老师[磁贴:老师的年龄(岁)],她比你们大32岁,她几岁了?

师:明年你11岁了,你们老师多大?(生板书:11+32=43)如果你们12岁了,你们老师多大?(生板书:12+32=44)

师:我知道,你们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写。[擦掉“=42”,改写成(10+32)岁]我这样写,你们能接受吗?

师:你们长啊长,长到18岁,你们数学老师多大?(生板书:18+32=50)

师:算出50岁,你的心里就怎样?

师:(请一位高个子学生上台)你们1岁时,你们老师多大?[生板书:(1+32)岁]

师:长啊长,长到24岁时?(生板书:24+32=56)

师:过去习惯了等于几、等于几,今天我们习惯用新的表达方法,[擦掉“=56”,改写成(24+32)岁]就这样行了,好不好?

师:6岁、30岁、40岁时,你们的老师分别多大?[生板书:(6+32),(30+32),(40+32)岁]

师:这样的式子还能写吗?能写几个?(无数个)

师:(板书)……(省略号)

生:不一定。

师:你为什么说不一定呢?

生:因为年龄是有限的。

师:世界上年龄最长的人活到126岁,也就是说它是有限的。这样的式子可以写很多很多个,但数量是有限的,因为人的年龄是有限的。

【赏析】吴老师充分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她抓住学生所熟悉的年龄,并以此为探究点,从学生和教师的年龄关系入手,初次打破学生原有的习惯性思维——算术思维,由扶到放,在评点中让学生慢慢接纳,学会用简单的式子表示教师的年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教学片段2】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辩驳中渗透符号意识

师:下面给你们个任务,把这很多很多式子用一句话或一个式子来表达。

学生独立写,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编号。

投影展示5位学生的作品:①10+32=42;②我们学生的年龄加上和老师的年龄差就等于老师的年龄;③老师的年龄,?摇□+32岁;④(a+32)=老师的岁数;⑤(x+32)岁。

师:你想问几号的?

生:①号的。

①号:10+32=42就是老师的年龄。

师:这么说,你只写了几种情况?

①号:一种情况。

生:我建议你考虑以下几种方案。

生:我想问⑤号,x表示谁的年龄?

⑤号:x表示学生的年龄,x+32就表示老师的年龄。

师:④号呢?

④号:a字母不变,数字却一直在变。

师:它表示一个变化的数。你喜欢几号作品?

师:(指着②号作品,问①号)你只写了一种情况,而②号就很?(全面)

师:瞧,②号作品把你们老师的年龄全都包括了,这叫把一类事情?(概括了)教师顺势拿掉①号作品。

师指着作品②~⑤:谁喜欢③号呢?

生:□代表所有情况,这样很简练。

师:谁喜欢⑤呢?

生:x表示所有情况。

师:(指着⑤号作品)(x+32)岁不仅总结了,而且概括了,而且又比②号写起来方便多了。

师:④号呢?谁想问?

生:为什么写“=老师的岁数”?

师:a+32是谁的岁数?(老师)既然是老师的岁数,何必再写“=老师的岁数”?

师:(问②号)你觉得你写得怎样?(复杂)

师:是的,咱们数学讲究的是简洁美。所以,最终你们认同谁的?(⑤号)

师:x+32,字母表示的数是变化的,与扑克牌中“K”表示一个固定的数——13是不同的。

教师板书:学生的年龄——x,老师的年龄——(x+32)岁。

师:(x+32)岁,除了可以看出老师的年龄,还可以看出他们的年龄差,也就是说它既可以表达数量,又可以表达?(关系)。

教师板书:数量?摇关系。

师:第一轮的讨论太有意义了,很多人都在进行总结,但是总结来总结去,更多的都是用文字表达,我们发现有点儿?(不方便)。于是乎,就有了③④⑤这样简洁的表达方法。既然都简洁,我们发现④和⑤都是表示老师的年龄,干脆直接写(x+32)岁,因此我们就淘汰了④号。③号用“□”,既然有字母,③号也淘汰。

【赏析】吴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教学引导,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巧妙解决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达数量,又可以表达关系”的教学重难点。在此,吴老师引领学生进行第一次辩驳,在师生、生生的频繁互动中推动着教学进程,在张弛有致的节奏变化中动态生成,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符号化意识,使之切身感悟到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教学片段3】借助图片促感悟,思维碰撞塑本质

师(贴图片):1张桌子配4把椅子,2张桌子配8把椅子,谁愿意上来用式子记录椅子的数量?

生:4×1=4,4×2=8。

师(继续贴):3张桌子、4张、5张、6张……11张、12张……17张、18张……20张、21张……

师:受不了就想办法。

生迫不及待地上台,帮忙列出4×x。

师:x代表什么?

生:x代表1、2、3、4……所有的桌子都代表了。

师:x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无限的)

师:咱们是数学人,得懂得用简洁的方式来表达。

师:4×x,表达的是什么?(椅子的数量)还表达了什么?(椅子数量与桌子之间的关系)

师:这x,在我们心中不只是桌子的数,还可以是小狗的数量,那么4×x表达的是什么?(小狗的腿数)还表达了什么?(小狗和腿数之间的关系)

师:x不是小狗了,它还可以是?(青蛙、汽车、桌子等)

师:哎呀,伟大的x啊,你是一个小小的字母居然能表达这么丰富的内容和数量,你真的是太了不起了!有了你,再有了数跟你的关系,我们就一目了然了。

【赏析】在学生写出“4×1=4”与“4×2=8”后,吴老师还在不停地贴图片,并适时引导:“受不了了就想办法。”学生们,有的还继续写,而有的已经领悟方法。没有领悟的学生,吴老师没有轻易叫停,而是请其他同学上台“劝阻”,采用简洁的表示方法。这一过程,学生充分认识了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也充分体验到了从算术思想到方程思想的转变,感悟数学的简洁美。接着,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4×x”表达的意义,架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深化用字母表示的内涵,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片段4】趣味作业巧运用,数学建模更到位

师:同学们,下课铃声该响起了,我们留个作业,好吗?边拍手边读《数青蛙》儿歌吧。

师:怎么不说了?受不了了,就写啊!

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并编号。

①(x)只青蛙(x)张嘴,(x)只眼睛(x)条腿。

②(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③(x)只青蛙(x)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

师(指着①):对于这种想法,我只能表示遗憾,x在一个式子里只表示一个数,如果x表示1,那么,“1只青蛙1张嘴,1只眼睛1条腿”合适吗?

师:②号呢?用了4个字母,能表达出关系吗?

师:笑声过去,要会思考。③号同意吗?为什么同意?

生1:它表达的数很准确。

生2:③号表达了关系。

生3:x只青蛙x张嘴,嘴的张数与青蛙的只数是一样的,而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问③号)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师:只要这只青蛙不残废、不畸形、不变异,眼睛的只数就永远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数量就永远是青蛙只数的4倍。③号不仅写出了数量,还写出了关系,太了不起了,真是个伟大的老③,把掌声送给他。

【赏析】反馈时,吴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二次辩驳,在质疑、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白:①号和②号这样的表示方法虽然都是用字母表示数,但无法表示出其间的关系,直逼教学难点,教学效果好。学生在余韵未尽中思维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建模更到位。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式子青蛙字母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小青蛙捉虫
字母派对
三九变九三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