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寓言教学更有“语文味”

2016-05-14陈志勇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蔡桓公扁鹊语文味

陈志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9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

3. 结合课文内容与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介绍扁鹊

1. 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

(板书“扁鹊”,学生书空并齐读)

2. 扁鹊究竟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杏林春满(生自读)

3. 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说出依据)

小结: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可有一天,扁鹊无奈地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到底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板书“治病”,补充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扁鹊相对陌生,以成语导入的方式隆重推出主角——扁鹊,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同时,用古文片段导入,还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标记。

2. 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抽读课文。

3. 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按照要求依次正确、工整地填写出生字词。

名医__________拜见__________,几次指出他的病在皮肤、皮肉之间、__________,劝他赶快治疗。但蔡桓公不予__________,原本可以通过敷烫__________、扎针、__________来治愈的病却深入骨髓,无药可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认读的方式学习生字,了解并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以巩固生字,渗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

三、设疑导学,读悟感知

1.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引导学生理解“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教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 设疑导学。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可结果蔡桓公却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3.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1)课件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恐怕会向体内发展。”(“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扁鹊医术高明)

(2)随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①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②十来天后……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③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就掉头跑了。(“皮肉之间”“肠胃里”说明了病情的发展;“会加深”“会更加严重”“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掉头跑了”说明了扁鹊的判断准确,医术高明)

(3)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4)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解释病理,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5)最后蔡桓公的确如扁鹊所说病死了,这也证明他是名医。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逐步深入地了解课文,进行语言积累与思维训练。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四、立足文本,追根溯源

1. 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 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1)病的原因。

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课件出示扁鹊解释的语言)

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皮肉→肠胃→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你从中想到了什么?(病从小处医)

师:是呀,“病从小处医”,很多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2)人的原因。

过渡:是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我们应该从小处防范,努力杜绝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板书)。但是蔡桓公仅仅是死于生病吗?请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①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②“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不相信)③“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这个句子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④“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从“连忙”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⑤指导朗读。蔡桓公说这些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请你们想象一下,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小结:蔡桓公的固执己见和傲慢断送了自己的命啊!原来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3. 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4.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生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立足于探究“蔡桓公之死”这一问题,依据文本,层层深入,探究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并尝试练笔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理解寓意,古今对照

1. 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主人公,你会怎样评价他们呢?(选择一个说即可)

2.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怎样的道理?(可以从扁鹊、蔡桓公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 初识古文: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韩非仅用198个字就讲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学生自读古文)

师:能读得懂吗?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大家尝试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由文本内容自然地引出原文,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激发阅读的兴趣,为课后拓展阅读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1. 工整书写生字。

2. 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蔡桓公扁鹊语文味
神医扁鹊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讳疾忌医
从“讳疾忌医”说起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