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处显“技艺”

2016-05-14吴和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艺思考创新

吴和平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学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为了评价学生操作性学习的成果,一般操作性学习以作品为终端显示,但作品的完成并不是劳技教学的唯一内容,如何通过作品的制作沟通技术与生活的联系,如何体现对作品的设计等,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会以示范、模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技术的革新、材料的转变等技术素养要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思考,指导是为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切不可以教师个体的思考替代学生群体的思考。

关键词:生活;设计;创新;思考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操作性学习这一特征,每个年级的劳动与技术均安排有家政、技术初步等单元,并配备有相应的制作材料袋。目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也基本以教材编排的内容为主。在多年的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劳技的教学要处处体现“技艺”。

一、制作是为了生活

劳动与技术具有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所学知识、技术应用于生活。如《自制收纳盒》这样的教学内容,初次执教我是这样设计的:(1)出示制作的收纳盒范例。既有贴上包书纸的鞋盒,也有没有贴包装纸的鞋盒,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另外内部隔板也进行了拆卸,让学生明确内部隔板的基本构造。(2)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中的制作图解。(3)围绕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观看配套光盘。(4)分组进行制作。(5)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制作小组,发现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个性问题就地指导。(6)对学生制作的作品从美观、合作、坚固等内容进行评价。(7)拓展,我们还可以怎样设计收纳盒。

学生的前期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生的操作比较顺畅,所有小组都完成了收纳盒的制作。在拓展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还可以怎样做收纳盒方面,学生只能围绕着收纳盒的格子做文章。

为什么学生在模仿制作上能熟练掌握,但是要自己制作却黔驴技穷呢?反思教学设计,发现整个教学设计虽然环节清晰,指导有序,但是所有的设计都只指向制作,没有联系生活。

为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之前,拍了很多家里不易整理的小物件,如衣物、小玩具、小文具、化妆工具等,还带了一些实物来到了教室。引导学生为了整理这些小物件,可以采用收纳盒的方式进行整理,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收纳盒要分格,以及分格的一些基本要求。接着出示家里废弃不用的鞋盒,引导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家里的废弃物,自己制作收纳盒。这样一来,学生明确了制作收纳盒的目的。有了这样的开头,在拓展环节,学生就说出了诸如:“我们要根据家里收纳的物品设计收纳盒;还可以利用一些纸杯等为收纳盒分格;还可以将收纳盒美化一下……”

可见,劳动与技术的教学制作固然重要,但是联系生活的制作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和技术基础,更能够服务生活,拓展学生思维。

二、操作是为了设计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技术的习得远没有技术素养养成重要。因为技术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学会一些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技术设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思想方法的掌握、技能形成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事实上,操作技能和心智的提高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中,既需要操作技能也需要心智活动,即思想方法的掌握,还包括文化的领悟。操作技能的发展使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提升到新的高度,而心智能力的提高使操作技能发展更快。

在《立交桥》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是指导学生完成了立交桥各部件的制作,并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立交桥的拼搭,最后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观察生活中的立交桥,并把立交桥的大致结构画下来。我又执教了怎么搭建立交桥,先从最简单的分离式立交桥搭起,再搭建两层互通式立交桥和多层互通式立交桥。在这个学习和搭建的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分享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要搭建复杂的立交桥必须多人共同合作,并分享各自的立交桥部件才能完成,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生活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搭建操作,对立交桥的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匝道的设计上明确了进口和出口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橡皮做成小车的样子,在立交桥上朝各个方向行驶,在行驶的过程中验证立交桥设计的合理性,并修改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游戏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设计立交桥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但追求学生的制作技艺,更强调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

三、模仿是为了创新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必要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劳技教材一般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每一个作品的制作流程。教师教学也主要通过这些制作流程带领学生学习。

如,《长征火箭》这一制作内容,主要通过四张图片指导学生完成导线和电子元件的连接。其中在固定两节电池时用的是透明塑料圆柱,在连接导线和电池时,是在塑料圆柱的一端穿孔插入导电体,然后将导线和导电体连接的方法。

学生在模仿制作时,遇到了一些问题:(1)材料袋中没有预备圆柱形透明塑料膜。为此我就带领学生思考,这里的圆柱形塑料膜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将两节电池以竖直的方法连接。学生想到了用宽体胶带代替或用白纸卷成圆柱形用来固定电池。(2)在圆柱上穿孔插入导体容易滑动,致使导线和电池出现链接不通的情况。我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导体容易滑动,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采用书上的在另一底部塞入固定物的方法,但是也有的学生说,可以直接将导线与电池的一级用胶布固定,再在两端塞入固定物。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比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发现使用宽体胶布和使用纸质圆柱都能固定住电池,并能确保两节电池的连接。采用胶布直接固定,再塞入固定物的方法,比穿孔插入导体的方法连接效果更好。

在这次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纯粹的模仿,他们在模仿中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遇到的问题能够寻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虽然这些办法不一定比书中介绍的方法更科学。但是模仿中的创新又何尝不是对技艺的改进和思考呢?

四、指导是为了思考

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在每次上实践体验内容前,都要求教师把作品亲手做一遍,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范作,还可以指导时做到有的放矢。但指导也要注意防止影响学生群体思考,因为学生才是制作的主体。

如,在长征火箭制作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好火箭头与火箭箭体连接时的紧密度,应先将箭仓与箭体连接,然后再将箭头与箭仓连接。学生在制作中,却发现如将箭体与箭仓连接,那么在连接箭头时无着力点,因为学生手中的笔一般都没有火箭这么长。他们认为应先将箭头和箭仓连接,连接时可以将小拇指插入箭仓内部,确保连接牢固,然后再将组装完成的火箭头与箭体连接,此时毛笔的长度能从内部够着粘贴处,确保粘贴时有着力点。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该指向让学生深入的思考,而不能以纯粹的告知方式教会学生某种技艺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处处体现教师教学“技艺”,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技艺思考创新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