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融合数学教学

2016-05-14周斌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重难点课件图形

周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已成为当务之急。充分发挥集图、文、声、动画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功能,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态现象动态化,做到让学生易学、会学、乐学。

一、融入信息技术,揭示概念本质

信息技术能客观地呈现事物存在现象,完整地展示事物发展过程,利于学生多角度探究事物变化规律,进而精准地揭示事物本质,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四上“平行与垂直”一课,学生在初步领会“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后,对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位置关系还是模糊不清,这时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件中设计一组图形,有可以明显看出互相垂直或者平行的,也有各种变换两条直线位置相交或互相垂直的……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不断变换位置,或者动态延长直线,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其变化的外在现象,再根据“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剔除图形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内在的本质属性,正确判断它们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六上“圆的认识”时,针对“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设计时,可以先在大屏幕上的不同位置设置一闪一闪的几个小圆点,接着以这几个小圆点为圆心画出相应的圆。这样“圆的位置是由圆心位置决定”的结论便水到渠成了。同样的,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呈现圆心,然后从同一个圆心出发,画出长短不同的几条线段,再以这几条线段为半径画出相应的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圆的大小是由半径的长短决定”。其实,教师在适当时机,若能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即可巧妙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二、融入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中重难点的教学往往让一线教师感到无从下手,进而出现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尴尬局面。若能充分发挥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有致、声情并茂的优势,在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动态演示,将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这样,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公式推导过程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效融入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与实践的全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再通过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数学公式。

教学六上“圆的面积”一课。为了有效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在课件中呈现动态的剪拼过程,即先把圆分割成相等的16等份,再将它们对半分开、交错拼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借助课件,先让学生从视觉上经历了“把圆转化(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全过程。接着,教师给予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亲自动手剪拼,再次经历转化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这个近似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在此基础上,课件中的圆被分成32等份、64等份……随着演示的层层深入,学生就会发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而近似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半径。这样,圆的面积公式便呼之欲出。

三、融入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为主向抽象为主过渡。然而,抽象性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特性,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多感官参与、多角度分析、深层次探究,最终达到理解或掌握所学知识。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中,可以使原本平面、静止的语言文字或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再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既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二上“角的认识”一课。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角的正确概念,先组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角的实物或角的模型:三角板、国旗上的五角星、房屋门与墙壁形成的角、折扇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中的“角”。接着,可由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通过观察获得: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体验角的形成,创造出各种大小不一的角,并用运动的观点阐述角的概念。这样,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启发学生动手操作、想象创造,达成概念的抽象与概括。信息技术为学生思维的飞跃创造了条件,有效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二下“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树叶、蝴蝶和天安门等图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这几个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相同。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平时在生活中见过的这类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丰富其“对称”特征表象,不断积累有助于理解“对称”的感性知识。接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春节剪窗花”的全过程,再由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剪纸。使学生从中理解“为什么只要在一边画图就可以剪出对称的窗花”,以及“为什么展开的剪纸沿着折痕会完全重合”等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逐步形成对“轴对称”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完全重合”及“对称轴”概念的理解,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恰如其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如此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厚实丰满,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构建灵动高效的新型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澳前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课件图形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分图形
找图形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图形配对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