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研究
2016-05-14王柯
王柯
摘 要:社区居民参与是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积极主动参加社区公共事务的制定、管理及运作的行为和过程。通过研究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的理论,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事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居民参与和社区建设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参与主体、参与路径等居民参与问题,进一步探讨出发展居民参与管理、强化社区相关功能以及提高社区相应治理能力的相关对策。即处理好政府、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各类社区组织,建立层级分离的社区工作体系,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自治的组织管理体系。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136-02
在西方国家中社区发展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社区管理水平是相当高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单位人”变为“社区人”,“单位制”变为 “社区制”,大多数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与此同时,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为宗旨、以谋求社区发展为目的的社区建设也应运而生,在我国城市社区中全面展开,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了适合我国各城市发展的社区建设理论。
笔者在实践中感到,随着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体制的变革,城市居民的参与热情开始慢慢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社区的管理和社区服务居民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社区的公共资源开始在居民生活中变得重要起来;另一方面,我国住房产权制度的变革使得居民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公共环境和社区利益有了更高的权利意识,购买住房使居民能长期居住于一地,这也使居民对社区产生了认同感,对社区公共事务也有更多的参与激情。
一、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现状
本次调查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市金水区的吉祥花园,宜家公寓小区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360份问卷,收集了320份,有效问卷246份,在与居民的访谈中收集了一些深层次的资料,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对社区居民参与问题有了了进一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居民参与程度的措施和方法。根据所调查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居民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度的分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全部对象中,其中有158人参加过社区建设,占总样本的65.3%;没参加的有84人,占总样本的34.1%。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居民中大部分还是参加过社区的活动。
(二)参与建设的频率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居民每年参加活动的次数为1—2次的占总样本的大多数约占55%左右,每年参加社区活动3—4次的约占总样本的10%左右,每年参加社区活动6次以上仅占2%左右。可见,虽然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人比较多,但是参与的频率很低,很少有人能够经常性的参与社区活动。
(三)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容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总样本中,有76人从没参加过社区举办活动,占到总样本的30.9%;在所参加过的活动中,文化娱乐活动占到总样本的22.8%,政治活动占总样本的16.3%邻里互动活动约均占总样本的17.9%,公益活动约占总样本的12.2%。社区居民参与的活动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性、服务性的活动。
(四)调查结论分析
1.社区参与度普遍性不足
社区建设的主体应该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应该积极投入到社区的建设之中,并且享受社区建设的成果。但是,现阶段我们的社区建设都是自上而下的形式,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成为了社区建设的主导,他们有财政支持和行政命令,从大处着手进行社区建设,这就导致了普通的民众很难参与进来,即使能够参与进来,也找不到适当的途径,导致了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久而久之,他们参与社区事物的积极性也被消磨。经济学认为,现代社会人都是“理性经济人”,而每个人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注定了社区居民判断其参与行为对其自身及其家庭是否有价值,以及有价性程度的大小决定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2.社区参与广度与深度有限
虽然在一些社区的管理中也有一定的社区居民参与,但是居民的参与仅限于一些日常性的简单活动,如文化大赛、环保宣传等基础性活动,而在从宏观上参与社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居民自身切身利益的的重大问题、对社区干部以及社区的事务行使监督权利等问题上普通居民的参与途径几乎没有,能够参与进去的也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居民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重要的是找出社区居民参与的途径和机制。
3.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居民群体结构不平衡,参与缺乏广泛性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要求社区居民能动的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那么就要满足社区各年龄结构的群体在社区参与中获得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同样,居民除了低层次的物质利益需要满足之外,还有受尊重与自尊、被认可、实现自我等更多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社区各年龄结构群体出现不同参与频次的根本原因。
4.社区活动的发起者较单一,社区参与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居委会的工作没有从行政性走向自治性,是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的社区建设汇中,社区的行政资源被较多利用,而社区的社会资源大部分被浪费掉,做为官方组织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且与居民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该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跟社区居民之间做到有效沟通,把居民的利益和社区的利益相结合,激发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居民参与的效能。
二、完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相关对策研究
(一)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
要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最重要的是要让社区居民有参与的意识。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要让居民形成参与的意识需要把社区的利益与居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以利引之激起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有了参与的兴趣,其作用比我们建立制度来得更加直接,也比外力引导和社区居民参与培训更加有效。所以,作为社区层面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居民的期望,不断放权于民,让社区居民自己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二)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从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两方面来入手,进而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制度安排,社区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服务,让居民利益在社区中得以体现。利益的驱动力是巨大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有利于其实现利益,当居民意识到这自身利益与社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会增强参与社区事务的欲望和动力。
(三)建立自主型参与平台
社区居民因自身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兴趣爱好不同,所面临的问题和关注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开展多样化的参与活动,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志愿性的社团,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等制度,探索新的参与方法及方式,将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交给居民自己来处理。如将街道每年为社区居民办的实事方案,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多方参与,听取居民自身的意见和建议。
(四)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社区参与的组织体制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区自身的空间在不断的加大,这同时为滋生社会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社区中,社会组织可分为由政府主导的具有行政和半行政性质的管理性组织和自下而上的以社区成员为基础而形成的专门性组织,前者为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如社区委员会等;后者旨在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等,如社区中介组织等。因此,作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社区委员会应该动员社区居民主动参加这些服务型组织。
结语
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居民既作为社区建设的客体,更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决议、管理及运作的过程和行为。只有社区居民广泛、直接的参与和管理,才能逐步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增强居民的现代社区意识,使社区自身的各类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协调和最充分的利用,从而推动社区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对于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尚立.基层群众自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J].政治学研究,1999,(4):47、53.
[2] 袁秉达,孟临.社区论[M].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1-4.
[3] 张辉.社区发展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8.
[责任编辑 张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