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舞蹈休闲的旅游开发研究

2016-05-14吴玉宝吴显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苗族

吴玉宝 吴显云

摘 要:苗族舞蹈休闲方式源远流长。苗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动作特征、音乐特点,以及山地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旅游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苗族舞蹈成为苗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苗族舞蹈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差异性不足、创新性不够、缺乏激励机制、缺乏舞蹈人才等现象。舞蹈旅游开发应该注重打造舞蹈精品、面向市场需求、培育民族舞蹈明星,在舞蹈的编排上注意民族舞蹈的原生态和民族性,在演出过程中适当加强舞蹈的互动性。

关键词:苗族;舞蹈休闲;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101-02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舞蹈是世界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苗族舞蹈休闲历史久远,相传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跳舞休闲方式,《韩非子》记载了禹为了让苗族先民臣服而“执干戚舞”。苗族舞蹈种类繁多,其中以苗族花鼓舞、苗族芦笙舞最有特色,在苗族芦笙舞中,苗族舞蹈滚山珠、金鸡舞、苗族大迁徙舞等舞蹈蜚声海外。在旅游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苗族舞蹈成为苗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苗族舞蹈的特点

苗族舞蹈是苗族休闲的主要方式,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苗族青年常常吹着芦笙翩翩起舞。苗族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一)苗族舞蹈的动作特点与音乐特点

苗族舞蹈的乐器有锣、钹、蛊、唢呐、芦笙、瓢琴、牛角、长号等等,最为常见、最为普遍、最有特色的配乐器是鼓和芦笙。苗族男子跳芦笙舞的时候是边吹边跳的,不需要别人伴奏,女子一般跟着芦笙的节奏跳,吹芦笙的一般是男子。苗族在踩鼓舞的时候,用鼓声伴奏。苗族舞蹈的动作变化多端,既有高难度的动作如滚山珠,也有简单易学的舞蹈如踩鼓舞。在黔东南苗族舞蹈中,经常是男子一边吹笙一边跳舞,男子双手要把持住芦笙,于是男子舞蹈的关键表现点在腿脚和头顶,在脚和头两种器官上下工夫。女子的手可以自由活动,但是在苗族舞蹈中,女子的双手的活动幅度不是很大。当然,不同的舞蹈,具有较大的区别,湘西苗族花鼓舞手的活动幅度是很大的。

(二)苗族舞蹈的山地特性

苗族舞蹈的表现手法体现了苗族的居住环境,苗族舞蹈的创造受到了他们身边的鸟鱼虫蛇和飞禽走兽的影响,是这些大自然的尤物给予了苗族先人的灵感。比如,湘西苗族的“猴儿鼓舞”,是苗族人模仿猴子的样子击鼓,打鼓者的手脚花样如同猴子的动作。再比如黔东南苗族的金鸡舞,跳舞的女子打扮如同一只羽毛美丽的金鸡,跳舞的时候,头部反复上下一点一点的,双手在两则反复上下一摆一摆的,脚步也是一步一停的,穿在身上的银饰品,也是摇摇摆摆、叮当做响,宛如觅食的金鸡。这些舞蹈体现了山地环境特征。

(三)苗族舞蹈的民族特征

苗族舞蹈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苗族舞蹈记载了苗族的历史文化,首先,苗族舞蹈服饰记载了苗族历史,如苗族的迁徙舞服饰领上有正方形的饰品,“在正方形饰品两侧,有两条呈八字形的长条图案,此图案象征寓意男女不同。女式披衫的八字形长条多为深黄色,象征着苗族发展曾经在大迁徙途中渡过的浑水河,即黄河,河两岸的几何图案则象征着一望无际的山川田地。”[1]苗族舞蹈动作的表现手法反映和再现了苗族的历史画面,如苗族舞蹈滚山珠,反映了苗族西迁途中的披荆斩棘与翻山越岭,舞蹈再现了苗族青年用自己的身躯滚出一条道路来的场景。苗族舞蹈具有鲜明的苗族宗教特色,湘西苗族的接龙舞,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和家人平安;湘西苗族的舞狮,主要是借用“狮子”来给人们带来平安和消除灾难;黔东南苗族鼓藏节里的踩鼓舞,是苗族祭拜祖先和缅怀祖先的形式;黔西的滚山珠,是苗族人缅怀先人的艺术形式。

二、苗族舞蹈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

苗族舞蹈是苗族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武陵山区苗族村寨景区里,基本上可以看到苗族歌舞表演,但是优秀的精品歌舞表演却是不多,大部分都很平凡。

(一)差异性不足

在武陵山区苗族聚居区内,目前开发了10余个较大的苗族村寨旅游,仅仅在凤凰县就有勾良苗寨、乌龙山风景区(扭光苗寨)、山江苗人谷、山江苗族博物馆、东就苗寨、香炉山苗寨等等。这些苗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基本上开发民族歌舞表演项目,游客一方面可以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村寨面貌、民居民宅、生产劳动、生活方式,还可以观赏民族歌舞表演。然而,由于这里的苗族风俗一样,民族歌舞表演的内容也基本一样,如爬刀梯、打花鼓、唱苗歌等等,基本上是每个景区里都有的节目,虽然表演者的表演风格与表演的具体动作不一样,但是外行的人来看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二)创新性不足

苗族歌舞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虽然也处在不断的创新和变化之中,如苗族打花鼓,比以前创新了很多,特别在花样和舞蹈上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有利于舞台表演,但是作为旅游产品,要得到游客的认可与称赞,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凤凰很多景区里的表演,基本上还属于原滋原味的人民群众的日常表演,这样虽然让游客领略到原滋原味的苗族歌舞,得到其本源性和真实性。但是,舞台表演更需要音乐、舞蹈、美术、灯光等各种要素的配合,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如舞台设计、背景音乐、道具、服装等等,都要配合好。在这些方面,各个苗族村寨的歌舞表演还要加强。

(三)缺乏激励机制,舞蹈人才缺乏

歌舞表演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歌舞表演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歌舞表演的创造者、编导者、表演者,都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因此,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加以鼓励和奖赏,对于特别优秀的个人,要给予奖金和荣誉称号。但是,目前湘西很多的苗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对于歌舞表演者和创造者的激励机制缺乏,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形成明星和明星效益。

三、苗族舞蹈旅游开发策略

歌舞旅游产品,不仅仅是艺术品,也是商品,艺术品是基础也是根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才能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青睐。但是仅仅是艺术品,还是不够的,它还是商品,归根结底要把它卖出去,所以需要歌舞创造还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现代时尚、购买心理等等。

(一)注重市场导向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切经济行为都要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市场化需求开发产品。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休闲与审美的需要。我国56个民族有56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歌舞多种多样,每个民族的歌舞都反映了他们的文化特色。民族歌舞深受人们的喜爱,民族歌舞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不是所有的民族歌舞都受到游客的欢迎,也不是所有的游客都喜欢一种民族歌舞,民族歌舞虽然有较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民族歌舞的编排和导演的精心设计和安排,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发现民族歌舞市场,开发民族歌舞市场。

(二)培育舞蹈精品,打造舞蹈品牌

一般的旅游歌舞虽然是依托一定的旅游景区而存在的,是旅游景区的附带产品,但是旅游歌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优秀的民族歌舞,就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一块名片,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一个窗口,通过歌舞的表演,让游客了解一个地方和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我们知道,不管是以自然风光为吸引物的旅游景区,还是以人文景观为吸引物的景区,游客在观赏旅游景区的时候,都还是不能够深刻了解一个地方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很难了解一个地方和民族的文化精髓,因为它们较难外露出来。歌舞表演则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的浓缩,是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观赏歌舞表演,游客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与旅游地文化沟通与交流。怎样的歌舞,才能够震撼游客呢,显然是精品的歌舞,哪些下流的和艺术品位低的歌舞,不仅我能给游客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还给游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所以,歌舞晚会要树立精品意识,要创造金品歌舞,名牌歌舞,如湖南的《梦幻湘西》、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云南映像》等等,属于非常成功的歌舞,是旅游歌舞中的精品。

(三)注意明星培育与明星宣传

一台成功的歌舞往往需要一个明星来支撑,明星具有一批粉丝,而粉丝离不开明星,明星是粉丝的偶像和精神力量,一旦粉丝知道自己的偶像上台演出,或者可以合影照相,那么粉丝是不会错过机会的。就算不属于自己的偶像,明星的名人效应也会影响到非粉丝的群众,其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云南映像》是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用心去创作和演绎的艺术作品,并传达了她的艺术理念。这部歌舞受到了游客们的喜爱,很多观看过这个歌舞的游客表示非常满意和感触深刻。这部歌舞的成功是与歌舞编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分不开的,但是歌舞与杨丽萍个人的魅力和个人的表演分不开,有些观众就是冲着杨丽萍来的。在旅游歌舞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明星,让歌舞产生明星效应;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明星,让歌舞演出的成功与本土明星的成长同步发展。

(四)旅游舞蹈创造的创新

在歌舞表现的内容上,需要挖掘和反映地方民族旅游文化。歌舞是生活的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歌舞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地方文化。因此,歌舞的编排要深入钻研和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如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显然是挖掘了广西的歌舞文化资源,特别是刘三姐这个无形的财富资源。再如,湖南张家界的《魅力湘西》,“每个节目都会从尊重民族文化中的价值核心要素、尊重每种民族艺术形式本身的艺术魅力入手,让演出的文化意义和音乐舞蹈艺术表演有机结合在一起。”[2]民族歌舞旅游必须是文化真实与艺术创意的有机结合,文化是母体,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创意则是有效路径,“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大湘西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旅游,结合旅游。”[3]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的个性,“方言、俗语、习俗、母题、原型、声腔、程式、传统指涉以及即兴性和参与性等等,都是民间文艺活动普遍具有的形态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和具体的、特定的族群、社区的文化特征有密切的联系。”[4]

在民族歌舞演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互动。让游客参加互动,将获得更大的体验效果,得到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在很多民族村寨旅游中,旅游开发者都知道要开发歌舞表演项目,可是在歌舞表演中,很多歌舞表演的参与性不足,甚至游客没有参与的机会。参与性的设计,需要精心的设计,一方面要求歌舞本身适当安排一些可以参与的节目,参与的内容要简单明了一学就会;或者虽然歌舞内容很复杂,游客无法参与进去,但是在一些程序上可以参与;再就是主持人有意安排一些互动的内容,在主持节目的同时,穿插一些参与内容。

注意舞蹈的原生态艺术,以当地的民族文化为创作的主题,舞蹈动作、音乐曲调、音乐乐器、舞蹈内容等来自民间,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如杨丽萍编导的《云南映像》就是原生态歌舞的典范。“杨丽萍将来自乡土的、民族间的歌舞搬上舞台,演员多数来自于云南各村寨田间地头的农民和民间歌舞者,运用了真实的来自民族民间的服装和道具,在创作中,选取有价值的典型性云南民间歌舞进行编排,保持着民间歌舞艺术的原貌和原本的文化内涵。”[5]

参考文献:

[1] 贵州旅游在线http://www.gz-travel.net/rwgz/201009/10192.html.

[2] 张淑萍.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价值实现[J].中国音乐,2012,(2).

[3] 王毅.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9,(6).

[4] 高小康.非物质遗产与文学中的文化认同[J].文艺争鸣,2007,(3).

[5] 李怡林.云南旅游歌舞晚会艺术创作及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2.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苗族
补妆
3D打印如何更好地推广凉都苗族文化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花样云南(三)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