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苏州市经济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6-05-14祝慧丽
祝慧丽
摘 要:自从政府做出当前我国处于新常态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后,如何适应新常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苏州市如何适应新常态呢?首先通过一些数据说明了新常态下苏州市经济发展比较良好,其次指出了在新常态下苏州市经济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推动苏州市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苏州市经济;市场基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066-02
一、新常态下苏州市经济所面临的现状
2014年苏州市地区总产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累计13 760.89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有30 322.17亿元,同比增长0.1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苏州市的生产形势好转,与前两年相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苏州市的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有了一定的好转,2014年的产值有20 358.05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减少。不仅传统产业得到了发展,新兴产业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1%和5.7%。市场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苏州市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得到了好转。2014年中小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达14 110.77亿元,占总值的39.45%。其次,民营经济的优势也在继续保持。2014年苏州市一共有5 053户私营企业,同比减少4.84%,但私营企业的工业产值有5 472.37亿元,同比增长1.98%。最后,外资企业的出口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4年,苏州市的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有19 179.95亿元,同比减少1.47%,降幅收窄。在新常态背景下,苏州市经济总体来讲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当然在某些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二、新常态下苏州市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性高,发展潜力受约束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下,土地这一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项目建设准入标准愈来愈严格,对集约用地的要求也就愈来愈高。受土地要素的制约,原来通过扩大商铺面积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需要寻求新的增长方式。
除了土地要素之外,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也较高。苏州市的一次性能源几乎都要依靠外地来支援,而且对这些能源的使用效率也不高,使用率大约为30%—40%,和发达国家60%的使用率相比是远远落后的。2013年,苏州市单位GDP能耗为0.609吨标准煤/万元,基本上是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11.5%,比临近的上海市高出了9.5%,与深圳市相比更是高出了42.3%,基本上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苏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也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紧张的资源使用情况迫使苏州市发展经济必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走集约化、高效化发展之路。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苏州市企业的研发能力明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水平,依然还是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2013年苏州市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0 776家,然而开展R&D活动的却相当少,仅有2 584家,只占总体的24%。就具体的行业而言,苏州市的六大支柱型行业的研发投入也是相当低,仅仅占销售收入的0.95%。在这六大支柱产业中,钢铁行业和电子行业的研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分别占比为0.79%与0.82%。由此可以看出,苏州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三)经济面临转型,区位优势减弱
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苏州市进入产业优化升级的新阶段。一直以来,苏州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其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国家率先发展东部的优惠政策,有着很强的区位优势。然而,近年来苏州市工业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劳动力成本日渐增加的压力,经济发展趋缓。如今,中西部地区开始崛起,它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吸引了较多的外资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它原本是苏州市的传统支柱型产业,而今很多这方面的企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当然,苏州市也有一大批新兴产业在崛起,只是在短时间内对经济的发展不能产生很大的拉动力。原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没有形成,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从而导致苏州市经济发展缓慢。
三、促进苏州市经济发展的战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首先,需要大力提升传统产业。苏州市的优势产业是纺织、钢铁、普通机械等,仍然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应该注重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苏州市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为这些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让这些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这些传统企业需要引进高技术人才,以技术创新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其次,促进服务业的升级。苏州市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来支持苏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金融咨询培训、人才中介、工程设计、物流业等。最重要的是发展金融业,积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也要提高苏州市金融业的竞争力。
最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苏州市传统的六大支柱产业日渐式微,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苏州市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实施重要产业的创新项目,建立创新型示范工程,围绕重要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的共享平台和核心产业链条。通过对新兴产业的动态调整和合理规划,让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作为苏州市的支柱型产业,推动苏州市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
(二)打造“宜居”城市,吸引高端人才
一直以来民间都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说法,苏州市因此被誉为“人间天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宜居的生活理念得到提升,而当前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市和与苏州市毗邻的上海市,房价一直都居高不下,相比之下,苏州市适宜的房价和优美的人居环境会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在此居住。
高端人才的涌入在为苏州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资金和要素的流入,从整体上会大大提高苏州市的城市品位。因此,苏州市应该重视外来人才,不仅在物质上给予“给房给车”的奖励,还应该对这些外来人才的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帮助,从软环境方面为高端人才提供必要的优惠,让这些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更加积极地投入创新工作中去。
(三)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加强与上海等周边城市的合作
作为地处长三角交汇处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苏州市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内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对外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根据苏州市的区位特点,同时结合国家的战略目标,苏州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可以定位为:以“苏蒙欧”、“苏新欧”、“苏满欧”、苏州市港等交通路线作为经济发展的纽带,通过多边合作方式,把能源交流和产业转移等作为合作重点,力争将苏州市打造一个辐射东南亚、连接欧洲的综合枢纽城市,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金融、物流、商贸中心,以推动苏州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正,乌东峰.“一带一路” 塑就新经贸关系与三个新常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8-43.
[2] 张贵凯.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陕西综合经济,2009,(1):25-27.
[3] 王忠禹.转型升级 改革创新 实现新常态下企业健康发展[J].江苏企业管理,2015,(4):4-5.
[4] 卢宁,沈智清,谭槊,等.苏州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的战略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3):25-29.
[5] 黄正栋,张建兴,吴蔚.“新常态” 的苏州特征与对策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3):30-40.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