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成因及对策
2016-05-14黄书梅吴延忠
黄书梅 吴延忠
[摘 要]针对惠安县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心理的状况,组织19位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的教师,组成一支具有跨城乡、分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教师成员特色的课题研究队伍,开展为期两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成因及对策调查研究,以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调适方式,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关键词]惠安县 中小学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113
针对惠安县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心理的状况,笔者组织19位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的教师,组成一支具有跨城乡、分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教师成员特色的课题研究队伍,开展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本课题被授予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和优秀课题。以下是研究成果的具体陈述。
一、惠安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成因
提高国民素质关键在教育,教育的主导在教师。所以,教师在国家兴国战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现实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得到社会的尊重。
“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人生,也就难以拥有健康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若工作中产生倦怠心理,会引起工作热情的降低,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对学生逐渐失去爱心、耐心,与学生疏远,产生陌生感。在当前的教育问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始终存在,却一直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目前该问题既影响着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也直接或间接阻碍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是课堂教学。很明显,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对教师、学生、学校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和惠安县的其他教师采用查找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历时两年,逐渐比较明确了惠安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工作对象相对固定,工作内容单调重复,“教室—办公室”两点一线,没有新鲜感,基本可以预见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轨迹乃至退休后的状态,人生道路波澜不惊,久而久之,本应是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的教学逐渐变得刻板枯燥。
(2)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长期超负荷运转必然
导致部分教师情绪烦躁、情感枯竭。比如,笔者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整整一年时间教惠安一中高一9个班,同时到惠安岩峰中学支教,任教初二2个班,而且每周下班3个晚自修,一周总共有31节课在学校,还有教研组会、备课组会、班主任会以及常规性的备课、查找资料、每周一练等工作,体力、精力透支程度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倦怠心理油然而生。
(3)工作压力步步紧逼、如影随形、如蛇缠身,使教师身心疲惫透不过气来,进而滋生倦怠情绪。“上班是上班,下班也是上班,回家还要备课”,这是教师普遍的工作、生活状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工作和生活的时间界限比较模糊,外部环境比较封闭,教师的精神空间被学生永无止境地占据;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拿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考试名目多,有周练、单元考、月考、期末考、统考、返校考试,初高中毕业班还有市、省质检,用成绩给教师排队,考不好评先评优无望,职称聘任无期,搞不好还会下岗。长期处在这种高强度的状况下,教师身心疲惫滋生倦怠。
(4)在沿海县市,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使教师对工作环境厌倦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然而,少而有限的工资收入让很多教师本应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虽然人们口头上说尊重教师,但在很多人心里却把教师当成保姆。因此,不少教师对教育产生极度的失望,躁动、悲观笼罩着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早晚的事。
二、惠安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调节对策
通过分年龄、分性别、分学校、分学科、分城乡、分层次地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受访对象的心理成因,然后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进行调节的先进理念和措施,以及福建省各地、各县、各校对缓解教师倦怠心理所采取的措施,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认为,针对惠安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倦怠心理可以采取以下可行性措施。
1.外部调节
(1)加强思想引导,树立科学敬业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的表述之一是爱岗敬业,教师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自律能力普遍较强,所以在教师中宣传敬业理念会得到理解和接受,并深入贯彻执行。
(2)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政府要真正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要增加教育尤其是教师的经济投入。教师经济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一而有限的工资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对他们的工作态度情绪产生影响。鉴于此,希望政府部门能扩大政策倾斜,法律部门能通过完善法规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职改部门能从评聘职称角度为教师提供方便,教育部门在教师子女读书方面多予以关照。这样,从政策、法律、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教师支持,为教师安心从教提供多重保障。
(3)教育管理者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氛围。封闭的人际关系往往使教师群体产生狭隘心理,而教育教学恰恰需要教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学校管理层可以从中高考奖励、职务提报、聘任职称、家属就业、子女就读、工会文娱活动等方面入手,给予教师更多的奖励收入机会,有更多的教育自主权、情感上的归属和情绪上的安抚。这些都是克服职业倦怠,增强教师内驱力和学校凝聚力的有效举措。
2.内部调节(自我调节)
(1)练内功,提内涵。一方面,教师要客观认识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业务优势也认识到自身不足,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进行全面职业评价,既看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也认识到执业中存在的处理同事间、师生间、家校间各种关系的繁琐和复杂性,不断控制、舒缓情绪,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职业效能感和认同感、愉悦度。
(2)调关系,促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工作、生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尝试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情绪表达能力,走出封闭,走近学生,走近同事,走出校门,走入外界,增强师生亲和力、同事理解力和外界新鲜感。这样调整校内外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职业氛围,丰富自身业余生活,职业倦怠心理就会减缓甚至还可能消除。
(3)重家庭,增幸福。父母、妻儿、兄妹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家和万事兴。很显然,建立稳定和谐的婚姻家庭是教师增强职业稳定性和认同感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促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提高幸福指数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然而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家庭矛盾的出现同样在所难免。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情绪,以轻松、乐观的姿态积极解决问题。
3.实践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对存在较严重职业倦怠心理的教师进行建库,以便继续研究和调节;
(2)敦促学校形成对教师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以促进教师身心可持续发展;
(3)制作惠安县教师岗位聘用量化评分表;
(4)收集歌颂教师的名言、歌曲,赞美教师的优美语句,观看教师励志电影。
总之, 本课题希望以“科教兴国”战略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关注惠安县中小学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性质、工作状态及身心健康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调适方式,防止倦怠心理的产生和蔓延,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