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巧用古诗词辅助教学
2016-05-14陈晓程
陈晓程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通过积极融入古诗词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赏析技巧的同时,深刻感受文学魅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如何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弥漫古诗词余香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11
古诗词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学瑰宝,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通过运用各种赏析技巧,达到增添语文课堂趣味的目的,让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美妙中感受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下面探讨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弥漫古诗词的余香。
一、反复诵读,融情入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表明了学习中反复诵读的价值。古诗词作为拥有独特韵律与节奏的体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诗词的韵律与妙意无疑可增强他们的领悟能力,通过深入感悟诗词情境、内涵与特色,挖掘诗词中的亮点,从而帮助他们做到理解感知上的融情入境。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时,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掌握准确的诵读技巧,从重音、旋律、速度、停顿、节奏等多方面入手,让他们在诵读时调动自身的联想与想象以获得真切的审美享受。
比如,《天净沙·秋思》是元曲的代表作,其短小精悍,寥寥几语就勾勒了一幅萧瑟肃杀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脑中浮现出鲜明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遵循平仄的曲调让学生随着诵读的内容心境随之变化,最后在“断肠人在天涯”的描述与慨叹中体会作者的未竟之意。教师可在学生诵读几遍后结合马致远的生平进行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生活在元朝民族高压政策之下的散曲家的生活,从而结合他居无定所、漂泊困窘的生活更深入地体会其心境以及赋予这首散曲的情感,让学生学会融情入境体味古诗词之美。
二、巧妙导入,增添趣味
在教学中教师可巧妙运用各种导入手段增加趣味,调动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丰子恺《竹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通过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记承天寺夜游》、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或者郑板桥的《竹石》进行课堂导入,通过让学生诵读相关诗词或者观看视频、听音乐等引入《竹影》的学习,既有效复习了以往学习过的诗词,又提升了学生文学素养,增加了课堂的文学韵味。
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可寻找一些描写三峡的古诗词作为课堂引入,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入峡次巴东》、杜甫的《长江》《秋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多角度感受三峡的地形地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郦道元这篇《三峡》的独特之处。
三、点击破题,深化主旨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经典课文,这些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题目都涉及一些经典古诗词,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巧妙破题的方式达到深化主旨的效果,利用古诗词增添课堂文学趣味,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获益,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比如,教学人教版《夸父逐日》这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夸父逐日的故事或者相关古诗词,以故事增加课堂趣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全貌,以古诗词让学生了解课文标题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志。柳宗元的《杂曲歌辞·行路难》中“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这一句,可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磅礴气势,从而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并与课文内容形成对比,深化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将夸父逐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加以运用。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春酒》这一篇课文时,可利用王安石的经典诗作《元日》进行课堂收尾,以点击破题的方式达到深化主旨的效果,通过班级朗诵、观看相关视频课件等方式品味作者琦君笔下《春酒》的思想情感与意趣。
四、合理穿插,打造高效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巧妙穿插各类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比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经典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诗词向学生展现不同的春日里的情与景,从闲适、忧伤到愉悦,配合相关背景音乐、视频课件让学生深刻赏析春日之美,方便他们学习《春》的同时,为日后写作积累相关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古诗词的巧妙穿插达到拓展延伸的教学效果。比如将杜牧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了解不同作者笔下同一事物的多面之美,通过对比赏析深入感受不同古诗词的魅力,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为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魅力营造良好氛围,为最终提升教学有效性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巧妙引入古诗词,有利于打造趣味课堂,在增加语文课堂文学趣味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