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2016-05-14郑林昕

教育界·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学前教育

郑林昕

【摘 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好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环节。笔者对国内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重视技能课、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活动,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 课程设置

一、研究目的

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也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大约有近2500所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学生,课程方案的设置是核心。课程设置如何才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

二、研究方法

笔者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贵州省经济学校、河北邢台南和职教中心、福建龙岩职业中专学校、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图门职业教育中心、四川成都现代制造职业技术学校、福建海洋学校、重庆工商学校等70所中职院校,对这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安排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69份,有效问卷69份。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5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40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对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此外,从课时的安排情况来看:专业技能课为主的学校占30%,基础专业理论课为主的学校占60%,几类课程课时安排基本相同的学校占10%。

(二)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调查情况

通过对一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英语、思想道德等课程学习难度大,学了也没有任何意义,对这些基础课程有较强的厌学情绪。近50%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语言、数学、体育、音乐、社会教学法等课程,枯燥乏味,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起不到什么作用,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专业技能课如声乐、钢琴、舞蹈、教育实训、幼儿园见习实习等是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开设的课程,也较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选择不够合理

大多数学校对专业技能课比较重视,对专業理论课教学法等课程也有开设,但有些学校在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上随意性较大,有部分学校存在因师资设课程的现象。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学前教育在很多的中职学校属于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对教材的使用缺乏经验,现在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直接使用了大专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学前教育的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较强,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厌学情绪。再者,许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缺乏,特别是在专业理论课上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因此在专业化发展上存在滞后现象,也会造成学前专业课程内容的落后。此外,大多数中职学校对营养学、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等较新的课程没有开设,对培养学生修养的人文课程重视不足。

2.课时数安排不科学

现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时安排存在两种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认为专业理论课学生不喜欢,就业时使用也较少,因此专业理论课开设课时极少,甚至不开设,将学前教育开设成艺术培训。而另一种情况是许多中职学校由于专业开设还不够成熟,受条件所限,钢琴等对设备要求较高的课程课时较少,幼儿园见习机会较少,有些地区甚至在校期间从未开展过幼儿园见习活动,反而是对设备环境需求较低的专业理论课程大量开设。

3.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就业的需求

现在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课程与理论脱节的问题,所学课程不能满足就业的需求,出现了学生感觉所学课程有许多和幼儿园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无法顺利运用于幼儿园实际工作的情况,这充分说明各学校的课程设置时并没有考虑到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有不少学校采取了工学结合、实地教学考察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课程。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实践课程虽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安排的课时数较少,并且都聚集在一段时间,这样学生并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立刻与实践相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四、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及建议:

(一)应构建专业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相结合的核心课程体系

中职学前教育在课程上应体现用什么学什么,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教学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强调太多的“知识储备”。课程的设置应以技能技巧教育为主体,体现出技能优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

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音乐、舞蹈、美术、幼儿手工制作、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等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其课程应占整个教学活动总量的一半以上。此外,还应加大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因此,教育见习和实习,教育研讨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应占整个教学活动总量的1/4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活有所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并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

(二)应该重视人文学科在学生身心发展上起到的作用

体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使学生身心各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底蕴、文化修养、身心健康起到极大的作用,这是毕业生从事幼教职业的重要前提,也是部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更高级学府进行继续教育的基础,所以人文学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应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校内的实践课程,这个部分包括在校内的琴房、舞蹈房、手工绘画教室等实操教室进行的实践课程。在这部分实践课程中,任课的专业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做到循序渐进、简单实用。第二个部分是在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课程,这个部分必须在实习基地完成。这个部分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实地见习为主,让学生到实训单位如幼儿园参观幼儿园的实际生活教学情况,聆听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授课现场并对典型课程开展研讨,从中学习印证在校所学知识;第二阶段为学生到实训单位的真实岗位上进行一段时间的独立岗位实习,听取有经验教师的点评,在实践中修正不足,再回到校园根据实际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让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相辅相成。

(四)应加强隐性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正式的课程安排外,还含有一系列的隐性课程,比如各类专业竞赛活动节日演出活动,包括歌唱比赛、舞蹈比赛、幼儿廣播操比赛、手工绘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自觉自愿根据自我兴趣参加的兴趣小组和学校社团活动,包括街舞、插花、英语角、摄影、公益演出、合唱团、舞蹈社、话剧社等,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习得知识、锻炼技能,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隐性课程的管理,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对学生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学习兴趣,让隐性课程成为专业课程的必要补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运佳.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26-27.

[2]周昶,陈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18-21.

[3]向海英.课程创生: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07(06):36-39.

[4]李会萍.试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2011(04):96.

[5]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6]虞永平.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漫议[J].学前教育研究,1996(03):41-43.

[7]鄂秦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05-106.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学前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