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

2016-05-14欧阳丹玉

教育界·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融合

欧阳丹玉

【摘 要】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流行音乐进入校园也是必然的趋势。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大多具有充分的美学特征,是我们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素材。

【关键词】流行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 融合 措施

初中教育面对的对象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则应当注重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流行音乐相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来说,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创造性。特别是它独具一格的演唱形式,充分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音响合成,还是演唱场所、演出气氛,都打破了以往的演出形式,呈现出一种个性和活力。相对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这正是所欠缺的地方,流行音乐也因此受到了大多数初中生的欢迎。而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欣赏,对学生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素质的培养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融入流行音乐,怎样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流行音乐进入校园也是必然的趋势。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非常强的接受能力,对于像流行音乐这样简单易懂的音乐形式,他们更加喜爱。信息的飞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独特见解,不同的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但也不乏一些盲目“追星族”的出现,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面对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而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流行音乐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流行音乐消极的一面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看到流行音乐中积极的一面所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以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不能区分出流行音乐的优劣,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必须转换,要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引路人。

二、适当引入流行音乐给学生带来什么?

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大多具有充分的美学特征,是我们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素材。首先,流行音乐有一种针对性。多数流行音乐都是针对年轻人来创作的,不同的年轻人在欣赏它们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者觉得它朗朗上口,或者觉得它们旋律优美等等,让每一个听众都觉得这首歌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有一种针对性的认同感,正是这种认同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其次,流行音乐有一种真实美,让年轻人听到之后有一种亲切感。再次,流行音乐有一种时代美。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时间都非常快,特别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热点事件,几天后就会在网上找到针对该事件创作的歌曲。这种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了中学生对于时效性、潮流性的追求,呈现出以往的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艺术价值,对于学生欣赏视野的拓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初中音乐教学融入流行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做

首先,教师要对众多的流行歌曲予以辨证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可能多地发挥它们的正面教育功能。对于那些内容粗俗、带有消极和颓废性质的歌曲,要予以坚决地抵制。其次,要注重所选作品的音乐性和风格性。流行音乐节奏强烈、清晰、单纯而富有变化,伴奏多以电子乐器为主,配器灵活,演出方式多样,所以我们可以从旋律、音响、色彩、和声等多方面来衡量所要挑选的作品的音乐性,同时更应展现流行音乐风格多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有什么有效措施

首先,将流行音乐的引入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流行音乐的学习,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理解歌曲内涵,比如歌曲是描写什么人、记叙什么事情等;二是体验歌曲的思想感情,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要从中学习到什么态度,如《蜗牛》就表达了蜗牛坚持梦想、不断前行的正能量态度,这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具有的精神;三是学习乐理知识,学生要学习、借鉴歌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学习其中涉及了哪些乐理知识,不断吸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其次,筛选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进入课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进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要经过严格的地筛选。一要具有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积极、阳光地面对学习、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体会到自强、上进、自爱等正能量。二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选取一些涉及初中生成长、心理等内容的歌曲,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进而疏导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后,将多媒体手段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在引进流行音乐时,结合多媒体,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比如,学习《隐形的翅膀》时,一边播放MV,一边听歌,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总之,高效率的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流行音乐的引入也是十分必要且能发挥积极作用的。但在具体实践中,怎样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入流行音乐,还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吕红. 再论流行音乐进课堂[J].东方艺术,2002(06):164.

[2]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破次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融椅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