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

2016-05-14宋利敏

教育界·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现状

宋利敏

【摘 要】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融入就业指导教育,提高该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实保证高校整体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工作 现状 原因 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发展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校将学生就业视为重点工作之一,直接面对大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也势必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最佳教育者之一。充分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角色缺失的现状

(一)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足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窘况使各高校将就业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不达标。“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明显少于专职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平时经验的积累。近年来,各高校按照1∶200的要求充實了辅导员队伍,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辅导员补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从年龄结构看,新进了许多刚毕业的年轻辅导员,他们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就业指导问题时,也往往因缺乏经验和阅历而无法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

(二)职能定位模糊

对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各个高校一直都是比较模糊的,辅导员是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成了学生的万能保姆,每天忙于应付琐碎的工作,任何相关部门都可以下达指令,导致辅导员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迷失了方向,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进行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科研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已经超出了辅导员的职能范围与个人心理范围,也弱化了辅导员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导致他们的能力提升变成一纸空谈,部分辅导员有机会就转岗,对于就业指导工作也只能采取应付式的工作方式,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培养计划中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往往很难实现。

(三)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单纯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辅导员需要提供的知识与社会支持也会不同。辅导员需要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并根据相关知识做出不同的指导。这项工作对辅导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及国家鼓励创业基本政策。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以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所学专业驳杂,流动性大,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经验,不能很好地开展指导工作,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有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评价不准确,对社会需求了解甚少,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尴尬现状。

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缺位的主要原因

(一)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特点,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外,还需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理论、国家鼓励创业基本政策。许多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力不能逮,不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学生不能从指导中受益。另一方面,现阶段辅导员年龄构成偏年轻,生活阅历不能支撑起就业指导这一系统繁复的工作。他们求职方面的感受不深,不能与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共情。辅导员现阶段从事得最多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宣传就业政策、指导填写就业协议书等文件,使这项工作出现大块空白。

(二)高校内部管理亟须解决的问题

很多高校并未真正正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变化,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重视起来,也没有看到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天然工作优势,未将此项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认为只是学生毕业前几个月开展就业指导就好。这导致高校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部分大学生择业目光短浅,没有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职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可能遭遇的挫折缺乏充分认识,没有真正学到求职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在求职时就会茫然失措,不能准确做出判断并把握机会。

三、辅导员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能力的路径

(一)学校将辅导员的工作视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内容,精心安排、统筹管理

1.就业是高校工作的关键点,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日常教育工作规划中,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其中,不能只在毕业阶段“临时抱佛脚”。在常规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加强对学生“三观”以及就业观的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判断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现理想。

2.制定辅导员就业指导管理制度,把就业指导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对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详细的规定,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及反馈管理办法。在院校级评优评先工作时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纳入硬性指标,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力的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了重大事故则应追究其相关责任。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辅导员的激励和约束。辅导员在明确了工作职责后,会在思想上加强重视,自觉提升相关能力,将工作方案逐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1]。

3.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能力要求,加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系统培训与交流,使之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聘请就业指导专家开展讲座,也可安排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班,指导辅导员考取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毕业班辅导员到企业进行调研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为其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添砖加瓦。经过系统的培训,辅导员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愿景。

(二)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对就业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

1.辅导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于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做出了初、中、高三个层次的要求。其中,对于高级的定位更是要求达到专家的标准: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能为学生开展基本的创业指导,成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辅导员要达成专家化的职业发展目标,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应用新知识、新理念,善于积累,不断创新,在引导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目标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达到双赢。

2.辅导员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意识到开展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发展前途的重大意义,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常规工作中去。辅导员必须按照学校相关要求,结合學生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动工作,使学校职能部门能全面把握一线学生思想动态与就业情况,做出最适合学生就业工作的安排。

3.辅导员要做好所有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有遗漏。辅导员可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所有所带学生的就业意向,结合各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在普遍性地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活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针对个别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可向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使其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就业[2]。在学生实习和毕业三年期间内,辅导员要继续跟进学生的工作情况,形成相应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信息反馈机制。辅导员可以通过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质量调查表》,分析其反馈回来的信息,调整就业指导工作至最优状态。

四、结语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辅导员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使其顺利找到工作,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需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将个人愿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找准事业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罡.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04):127-128,124.

[2]房雪娇.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29(08):296.

猜你喜欢

辅导员现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