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6-05-14郑金平

教育界·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郑金平

【摘 要】数学是一门以思维为基石的学科,最终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成为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形象思维的相关概念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就培养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一、前言

小学是学生开始数学学科认知的基础性阶段,形象思维能力作为人脑对具体事物的具象反映,具有直观、不带逻辑性的特点,是最初接触、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挖掘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主动运用形象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二、形象思维的概念及其教学作用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形象思维的定义是“主要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目前学术界对于形象思维的概念界定基本达成统一,即形象思维是以形象或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不同在于其富有情绪色彩,属于表象运动的理性认识范畴。形象思维在数学研究和相关学科教学实践中都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形象思维是决定数学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形象思维广泛存在于数学研究活动中,并演化为多种表现形式。譬如,数学中的许多定理、结论的发现都是首先经过观察和实验,进而通过归纳发现的,这种探索过程以形象思维为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诚然,对数学定理和结论的演绎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训练了学生严密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显然,创造性的成果才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动力,而形象思维正是决定数学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带动全面数学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二)形象思维的培养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小学生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过早地强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忽略了对形象思维的引导,造成学生在对具体实物直观感知后,未进行形象的概括归纳,就直接跳脱到抽象概念的结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如在讲授“体积”概念时,不能仅仅由对所展示的立方体实体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直接概括出体积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越过了学生直观感受的深化过程,使有的学生误将物体大小和体积等同。

三、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一)注重直观教学,明确数学基本概念

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推演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习惯为主,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完全。为解决二者的矛盾,重要的是采取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启蒙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两张相同大小的圆纸,将其中的一张圆纸均等对折,让学生观察其直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并且都过圆心;然后再对折,让学生观察圆的半径,得出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的结论。

直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实现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基本的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学生对表象进行有选择地加工的能力,深化形象思维过程。

(二)采用数形结合方法,发展形象思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不同表象的数学图形,促使大脑开启形象思维模式,调动左右脑协同运行,开发人的智力。数形结合方法不仅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属性,也有利于促进人类大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数形结合方法,开阔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不断增强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技能。

例如,课本习题中配合应用题具体情节而设计的插图,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题干,在脑海中构建出题中涉及的数学形象和数字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三)合理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储存的表象可以经过加工形成新的表象,即想象表象是构成形象思维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如图示情境、语言情境,增强课堂的延展性和丰富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讨中来,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知识时,可以通过从熟悉的长方形入手,引导学生想象:“将长方形两个相对的两个直角向外或向里拉,它会变成什么形?它由长方形变形而得,具有什么特点?”如此借助表象,能够启发学生在不同的平面图形之间进行联想和想象,在共性中推导和把握特殊性,激发形象思维不同维度的潜力。

(四)阅读科普书籍,联系生活实际

研究显示,小学生的知识容量越大,对于数学的形象思维就越活跃。这是因为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关于数学知识的表象认识。教师应多鼓励小学生阅读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科普读物,多看与数学相关的图文,并在阅读结束后进行师生交谈,交流问题和收获。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展示自己学会的数学知识,引导其转变思维能力;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表达生活现象,并形象化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使自我探索的进程更加条理化,逐步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的发展贯穿教与学活动的始终,对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启迪和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数学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廷华.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3(08).

[2]唐鸿梅.小学数学阶段性复习策略探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0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