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特色课程,提升语文素养

2016-05-14刘成燕王先秀

师道·教研 2016年5期
关键词:童书书信鲁迅

刘成燕 王先秀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善于整合教材,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特色课程。笔者经过探索,构建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在实施中,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成长的愉悦和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童书阅读

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为了有效推进阅读,我们建立了“特色童书阅读课程”。

首先,精心设计推荐书目。我们结合教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然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学生喜欢的童书。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还尽量考虑推荐书籍的种类尽量兼顾各个学科。而且,书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

其次,规范阅读课程。每节课前的一分钟,学生轮流进行好书推荐。学生按学号轮流演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更大的益处在于学生知道了更多好书,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每周一节阅读课,由班级的阅读社负责安排,可以静心阅读,也可以阅读交流,还可以请老师进行阅读指导。每周共读一本书。而阅读书目则是每月初由阅读社的学生在班级公布。每月还进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或是阅读交流汇报。

最后,有序推进主题阅读。我们结合教材确定每个学期的阅读主题。例如:六年级我们就确定了走进名家名作阅读主题。一年的时间,学生先后阅读了丰子恺、萧红、老舍、莫言、林海音、鲁迅、冯骥才、梁晓声等名家作品。我们通常借课文的阅读有机唤起学生阅读名家名作的兴趣。如借《少年闰土》的结尾顺势开启了“走近鲁迅的亲人”“走近鲁迅的故事”“走近鲁迅的童年”“走近鲁迅的故乡”“走近鲁迅的心灵”等系列阅读活动,并把语文教材中的其余三篇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课文纳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仅对鲁迅了解更深入了,而且阅读量大大增加,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受到了优秀文化的熏陶,还感受到了鲁迅的人格魅力。

一个个名家进入孩子的世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提升。譬如“走近鲁迅”之后,孩子们开始懂得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将成为我们永远依恋的故乡。“走近林海音”之后,孩子们从英子身上明白了读书是重要的,还有比读书更重要的——爱,我们是在爱里长大的,没有爱的生命只会慢慢枯萎。“走近丰子恺”之后,孩子们开始懂得一个慈悲的心怀,能够呵护自己的心灵与身边的生灵。

特色童书阅读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优秀文化的熏陶,受到了优秀人格的影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生活课程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因地制宜,构建了一系列的生活实践课程。走进农村、走进风景名胜、走进家乡、走进名人故里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由组成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大自然的神奇,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例如,我们根据地方特色,构建了“大自然课程”。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特有的生活情趣,都是城里难以寻觅的课程资源,为了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不忘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我发动家长,鼓励孩子走出校门,观察家乡的山川草木,了解农村四季的变化,同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书。

我们还构建了生活写作课程。包括:书信课程、日记课程、读书笔记课程、戏剧课程、广告课程、风俗民情课程、新闻课程等等。学生就生活中的某一个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展开相关的写作研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方面的提升都颇具实效。例如我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书信课程。我发现班里有近十个孩子终日眉头紧锁,经过调查,得知原来他们是留守儿童,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他们需要情感的寄托,需要表达交流,于是我建立了书信课程。我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书信的历史,然后,鼓励他们写一封信给最思念的人。那几个学生,写出了一封封让人潸然泪下的家书。我又鼓励他们把书信寄给远方的父母,在收到父母回信的那一刻,他们个个兴奋又激动。他们成功的例子很快在班里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写信,即使是和父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学生,也用写信来消除隔阂,交流情感。于是,每周一的语文课变成了“每周情感热线”,孩子们在这节课上读着各种各样的信,分享着理解、关爱与感动。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童书书信鲁迅
二手童书交换会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鲁迅《自嘲》句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