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营建:“美丽校园”学校文化建设行动纲要
2016-05-14徐伟
徐伟
文化是人的一种印记,是人们表现出来的共同的、自发自觉的、理所当然的行为、思维及其结果。教育是一种文化生成和传承的过程,一所学校从建立开始,就在孕育生成其文化,一所优质学校的树立,也是一种优秀学校文化的生成和传承,一种优秀精神的印记。从学校的发展来说,不能是“到了某个阶段而进行”、而须在当下就积极展开建设行动,促进优秀学校文化的生成,更要意识到须依靠优秀的学校文化的来实现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文化立校”——师生都是学校文化的享有者和建设者,让浓厚的优秀文化精神浸透于师生的品行、弥漫在校园。
一、建设美雅和谐的生态花园——优美雅致和谐的生态校园
学校文化可分环境-符号、组织-制度、人际-心理和理念-价值四个层面,呈现形态有静态的和动态的、物化的和精神的,区分为可感知的、外显的和需感悟的、隐形的。校园物化环境及其设施、制度等都是显性的、静态的学校文化的表现,是首先可知的文化的营建。学校文化应富于教育性,学校教育当道法自然,春风化雨,教化若水,重视柔和的力量、无声的启迪。根据《“美丽文园”学校文化建设行动纲要》的总体要求,学校把校园设施和制度的建设、教辅、后勤工作放在文化的视野中思考,于要件铸造、细节雕琢之中见育人涵养,努力让校园的设施、粉墙、花树都“自己说话”。建筑、植物以及所构成的环境无声表达教育意念,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它们说话”。解读校园设施和花木的教育内涵,以及与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关系;“供师生说话”。廊间柱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现教师的教育思考和情趣,呈现学校发展的历史和追求。
走进文园,都会感慨这是座花园,虽没有古建筑,但有园林的雅致美。学校立了亦兰亭、品竹轩和文魁阁,一副对联表达出教育情怀:承香山文脉亦兰亭雅聚虚怀若竹,耕英才园圃续杏坛故事桃李芬芳。走进文园,会见到楼梯旁、走廊间悬挂每届学生的毕业照、师生书画手工作品;会见到廊柱上有学生书写的、教师们的教育感言;会见到学校专设教师“悦读空间”和廊间休闲式“悦读空间”书柜书桌、学生习作展示;会见到红继木綴成的硕大的一颗“心”——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还会见到巨幅的“笑脸墙”:展示了全校师生的笑脸,每位师生的笑脸,笑脸中用红色勾勒出大“爱”字,分别出自苏轼和欧阳中石两位今名家手笔,笑脸中镶嵌有“爱上微笑的文园”和“爱在微笑的文园”中英文句子、和以“文园”二字合成的篆刻印章,它和“爱”墙一道彰显着学校“爱的教育”理念。课间,假日经常看到学生驻足图前,兴奋地寻找往日的自己、同学和老师的笑脸。
学校设计了“品格人生”文化墙,在连廊横柱上序列化展示50种品格核心词、名言及其中英文解读,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丰富内涵的风景线。为了“笑脸图”和“品格人生”文化墙的释义和翻译,语文、英语科组以此作为学科校本研究,字斟句酌,发挥着学科优势和集体力量。学校搭建平台,每学期语文学科活动周都有百人现场书法大赛,有书法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负责誊写老师所撰写的教育感言等,还有校园的宣传、提示用语。
公共场所湿度点缀的花卉盆景、教室里的黑板报、读书角,教室外的班级铭牌,每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所有这些既改变了空间、色彩的单调,更营造了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常常有松弛的片刻、常常有随目视而达致的审美,情感的触动、心灵的净化。所有这些构成了校园美雅的风景线。用意至深、内涵致美,期待长期美雅的熏陶、浸润,经年呼吸着充满文化的空气,会有越来越多的文明文雅文质彬彬的文园新人。
在学校管理中发扬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宽松、高洁、清新、富于人文关怀的文明环境;在组织-制度层面,学校倡导严谨的教师文化、自主的学生文化;树立微笑快乐,昂扬明快的生活情怀;以三理(讲情理循法理有条理)两化(规范化、精细化)来追求高效卓越。
二、打造读书求知的优质学园——建设学风浓郁,追求卓越的校园
课程和课堂、教与学重重地承载着学校文化。教师文化、教风学风是优质教育的关键。在每一堂课里,教师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
对于教育质量文园教师有着共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于教风,文园教师有着的“严谨负责高效协作”的传统。学校实施校本研修,体现“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学习引领”:继续教育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文园大讲坛——专家培训”、“同伴互动,共同提高”、“校际教研节”、撰写教育案例、“教育教学大家谈”、“教师阅读”等活动,以德艺双馨鞭策教师的精进发展,要求在教学中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相长。
学校重视课堂,聚焦课堂,紧抓教学常规,规范有效开展集体备课、阶段检测和学情分析,规范课堂行为,课程、课堂组织管理精细化,转变讲授灌输大量练习密集考试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磨课赛课、打造规范有效—合作对话—自主探究--互动高效的课堂;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起始年级)、方法的指导;“考后100分”,强调过程和方法,重视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教学相长、追求卓越!
课程是学校的构成要素。文园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坚持学科周活动;文园将校园环境美化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两个校区分别正建设成开放的植物园。生物科组发挥学科优势,全程参与系列建设活动,为植物挂说明标牌、绘制校园植物地图等。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生态资源,设计具有探索和实践性的校本课程,如《文园的四季花卉》、《本土的药用草本植物》、《你认识吗?——校园里可见到的鸟类》等。学校进行《美丽文园植物知多少》的课题研究,在师生参与下,开展 “我是校园植物小导游”和“爱心种植区”的种植、标牌设计、管理等系列实践活动。
三、构建自主锻炼的成长乐园——学生自主活动丰富、愉悦的校园
校园活动是外显的、动态的学校文化,其中隐含的是品格人生、生命教育,个性特长综合素养的发展提高。公民的养成、英才的奠基都与校园氛围息息相关。
学校文化有怎样的品味,也意味着将有怎样气质和品格的师生。校园应最富有理想,应该是文明高雅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读书思考没有文化就会很粗俗,只注重仪表,就会显得虚浮。文园以文化人,夯实人文根基,坚持书香校园建设,设立“悦读空间”、进行图书漂流;举办经典诵读、欣赏“三名”(名著名曲名画)讲堂传递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国家认同、体验生命价值、学会理解包容。 “志远行近”,“行胜于言”,把握好知与行,培养文明文雅好习惯,快乐阳光好心态,有责任感、有想象力、有高远追求的健康优雅、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文园学子。
文园视课程为学生的一种生存和成长方式,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考虑到是学生综合素养、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创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元开放的校本课程体系:涵盖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8个领域的50多门选修课;以学科周活动延伸拓展课堂,营建能力锻炼体系,还建立了以学生命名的“李晨天工作室”,让“信息技术社团”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李晨天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高士其”专项奖,并和一批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中获奖。
校园应是真善美的文化殿堂。文园中学教师们坚持在尊重关爱中滋养感恩爱心,在引领中明辨是非,在熏陶中向善向美,德艺双馨、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相长,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公民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各科教学彰显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的;实施有德的课堂(“明德讲堂”);坚持年度“感动文园人物评选”;“爱和感恩”亲子讲座;主题化“国旗下讲话”;自报“诚信教室”及诚信教育;文明礼仪养成与典仪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人生品格”墙及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中学教育之目的在于为美好人生奠基。学校教育理应为成长中的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促进学生键全而又有个性地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文园建有花溪“联”廊,寓意个性如花,各具神态,各展精神,五彩缤纷,各美其美。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