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的“范儿”
2016-05-14天津一考生
天津一考生
“范儿”在老天津话里没有,有人说这词是从北京传来的,也有人说这个词是天津话演变来的,还有人说这是外来语,不管怎么说,这个“范儿”对于天津人来说接受起来很自然,这是为嘛呢?那是因为天津方言里有很多和它意思相近的词。
虽然没有“范儿”,但老天津话中有“派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髦的年轻人,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梳着三七分头,那叫一个“派儿”。要是搁在现在,这就是“范儿”,早年间的天津各行各业也都有着自己的“范儿”。
时间往前捯一点,在工厂上班的人群中有一些人是埋头苦干,创效益、搞革新、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到了年底评选先进,人家一年干了两年的活儿,全厂大会上,戴着大红花上台,敲锣打鼓地往家里送喜报,“劳动模范”的奖状抱在胸前,人们看着,心里想着,羡慕地说:“看看人家多露脸。”这就是那个年代劳动者的“范儿”。
老天津话还有一个词和“范儿”有近似的意思,就是“讲究”。时间还要往前捯,早年间在银号、大商铺里学买卖,不仅学日常生意上的规矩,穿着也必须很“讲究”,要穿着长衫,也就是大褂,脚底下要有双好鞋,如果穿皮鞋必须得擦得一尘不染。当然还要有一顶好帽子,从店里出来进去,都要用布掸子,掸一下尘土,一丝不苟不能含糊,更不能“将就”。这就是那个年代买卖人的“范儿”。
想当年梅兰芳梅老板那是多大的“蔓儿”,但即便是小报记者采访他,他也会谦恭地坐在沙发边上,探着身子回答问题。这不是做戏,是修养是内涵,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对方。出戏园子有人喊一声:“梅老板。”听见呼声,梅兰芳总会摘下帽子向喊声方向点头回礼,听十声回十次,这就是大师,不仅仅在台上好,在台下做人也是这样的“板身”,这就是那个年代大师的“范儿”。
张伯苓生于天津,在天津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等,他一生简朴为人低调,看到日本人侵略东北,他忧国忧民,带头号召学生,强身健体以抵外侵,好好读书振兴中华。有很多学生是受他影响,走上了抗日救国的路,就这样的一个大教育家,老人家一生说着一口纯正儒雅的天津话,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学识胆量,堪称一代典范,这就是那个年代教育家的“范儿”。
天津“范儿”说来话长,它包含了太多的内容。高考出题老师能选这么一个词作为作文题目,这本身就是天津“范儿”。
纵观近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无论是2015年的“范儿”,还是2014年的“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或是2013年的“ 而知之”,其实都是以“材料作文”之名,行“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之实。考生运用考前准备的素材很容易地就可以完成作文。
但要在考场写出打动阅卷老师的文质皆美的满分作文,除了要做到作文评分标准里基础等级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写作要素:一是源于材料高于材料的立意,二是源于生活思考生活的素材,三是源于内心丰富生动的语言。
以这篇《老天津的“范儿”》为例,全文紧扣“范儿”展开,由“范儿”想到它的两个近义词“派儿”和“讲究”,以此解读“范儿”的内涵。中心明确、切题,用颇具老天津民俗风味的叙述将一个个生活画面和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内容充实,文从句顺。尤其是“早年间的天津各行各业也都有着自己的‘范儿”“这就是那个年代劳动者的‘范儿”之类的语句画龙点睛,将“范儿”的内涵扩大,深化中心。从基础等级的要求看,这篇文章可以得满分。
令人称道的是,作者没有被材料窄化认知范围、矮化思想高度,由材料中一个个“范儿”联想到老天津的“范儿”,在契合地域文化的同时,表现出自己对材料深刻而新颖的见解,体现出立意的高格调。写作中能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这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在立意方面尤其青睐的一点。
接着,作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天津劳动者的“范儿”写起,却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让记忆快退,分别写到了老天津买卖人、曲艺大师、教育家的“范儿”,以独具匠心的构思表现出自己对生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在对往昔“范儿”的缅怀中,作者笔锋一转,对天津高考命题毫无逢迎之感地轻轻一捧,语言自然,语气真诚,使人顿生亲切之感。
炎炎夏季,让阅卷老师神清气爽的是作者极具老天津“范儿”的语言。从“这是为嘛呢”开始设问,以“派儿”“看看人家多露脸”“讲究”“不能将就”“蔓儿”等词语一一作出回答,既有正面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描写,也有侧面烘托。作者不急于给人物贴上“范儿”的标签,而是通过不紧不慢的叙述、细致传神的描写和准确精粹的点评,让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闲话家常般地娓娓道来,必然会使在大同小异的题材和单调乏味的语言中头昏脑涨的阅卷老师沉浸在对生活的冥想和追忆中,能让阅卷老师心有戚戚的作文在发展等级上必然也会赢得高分。
(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