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5-14万胜国

绿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现状

万胜国

摘要:指出了经济发展带来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危机是全球性难题,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分析了山东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经验,总结了目前山东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山东绿色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了方式过于粗放,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基于此,在政府、企业、个人3个层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经济;现状;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73-03

1 引言

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它要求在一定的资源承载力及有限环境容量下,通过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对污染物进行治理以及对能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5]。已有的文献对于绿色经济的含义、基本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思路做了大量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6~10]。在这套绿色经济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绿色发展实践[11]。2000年是山东省进行绿色发展的元年,到现在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绿色发展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考察山东省目前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许建议,以期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山东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历程

山东省在近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总量不断高速提升,但由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导致目前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在全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山东省从2000年开始也在探索符合自己区域特点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由起初的以环保系统为主的绿色发展,逐步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开展对循环经济模式的探寻,经济转型不断深入。2001年颁布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突出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建设”,2005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2011年颁布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刚要》指出:“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为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在2013年5月,专门成立了山东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截至2014年,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全省可吸入颗粒物降低了11.3%,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低了16.3%。在2015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

3 当前山东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3.1 发展优势

(1)具备较为丰富的绿色经济发展经验。自2000年开展绿色发展实践以来,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整合、完善,至今已累积了15年的发展经验。在对高污染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省政府尤为担心影响省支柱产业,影响经济发展,尤其是山东省环保局对高污染行业实施了较高的省内标准,这使得山东大量高污染的小企业破产。但经过重点企业改革试点,发现这些企业通过改造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环保标准,在改善环境状况的同时并未阻碍反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程度中,山东省由于高速经济增长,其对于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了重要地位。自1978年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很快,GDP总量飞速增长,由 1978年的225.4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9426.59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8.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0.1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92.88亿元,工业增加值25340.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95.53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599.13亿元。

(3)公民环保诉求明显提高。由于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山东环境逐年恶化,促使人们的环保诉求不定期越高,公民对优质的空气质量、蓝天白云的渴望、饮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到绿色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去。

(4)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14年山东省服务业产值 17370.89亿元,占山东省总产值的38.3%。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38.2%,使 GDP 产值增长4.2%。政府对服务业的投资额逐年增加,2014年为12969.7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23.8%;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渐提升,增加值达到17370.89亿元。尽管山东省服务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全国相比,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山东省服务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3.2 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不强。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沙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说:“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但山东省内的企业大都漠视环境保护,认为环保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要推进山东绿色经济发展,在企业层面必须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2)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山东重要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水平不高,占比仅有20%左右。并且,工业企业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具有研发机构的仅占比不到5%,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

(3)产业结构有待调整,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整体上,资金投入以及产业规模都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偏低,总产值较低,农业人口较多;第二产业中工业污染较为严重,且先进制造业专业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低,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端产品上。

(4)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山东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4年山东省GDP总量高达59426.6亿元,比2013年增长8.7%,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但根据现有的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山东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整体排名在十名以外。

(5)经济增长方式存在惯性,在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中,绿色改革存在阻碍。现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后工业化阶段,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在培育过程中,仍然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并未实现居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在工业化前期阶段,由于长时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且存在惯性,经济增长动力短时期内很难转换为居民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

4 促进山东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具有原创性的发展观,这种绿色发展本质上是当代人对未来进行生态投资,形成新的生态资本,实现下一代生态资本的持续增加和永续发展。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这是具有标志性的目标。那么,山东省作为经济发展大省,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应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形,探寻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4.1 充分吸收国内外绿色发展经验,探寻具有山东本土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

目前包括日本、欧盟和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非常注重绿色发展。针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日本实施了零利率贷款政策,新增就业岗位高达100多万个。2013年之前,为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欧盟投资了1050亿欧元,这使得欧盟的“绿色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并且提升了就业率,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美国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实施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从这些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吸收以下几点发展经验。

(1)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日本对绿色经济的立法十分全面,基本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十分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这些法律体系具体包含3个方面:一是构建了《环境基本法》;二是颁布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三是对于具体的产品性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制定了《废弃物处理和清洁法》,在食品方面制定了《食品循环利用法》,在家用电器发面制定了《家用电器回收使用法》等。

(2)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支撑。瑞典在科技创新上做得比较成功,在废物管理、城市智能化发展、生物燃料和能源再利用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环境技术行业对于咨询专家和工程师的需求量很大,就业人数众多,企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利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多发达国家人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人们友善地对待周围的自然环境,心中对自然既崇尚又敬畏,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4.2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1)完善法律支撑体系,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在节能领域和绿色产业领域应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先的企业单位以及节能技术先进的项目更应鼓励其发展,保障资金到位,通过完善法律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促进绿色节能产品的推广。

(2)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使得参与环保的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到绿色经济发展建设中;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应给予生态补偿,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的积极作用。

(3)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巴黎会议以后,中国非常重视二氧化碳减排工作,碳排放的控制也属绿色经济发展的一方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将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已有7个试点城市在进行碳市场交易,预计到2017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山东作为能源大省,有必要推进这一市场建设,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4.3 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互动局面,全面推进山东绿色经济发展

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公众和企业参与到绿色经济建设当中,培养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注重企业环保责任的培养,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互动局面,全面推动山东绿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22.

[2]彭红斌.绿色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理论前沿,2002(8):29~30.

[3]张 平,王树华.江苏绿色增长的政策实践与前景展[J].现代管理科学,2011(11):30,31~32.

[4]王祝雄,高均凯,蒋三乃.加强森林经营 促进绿色增长[J].林业经济,2012(6):20~23.

[5]郇庆治.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绿色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2(8):5~11.

[6]诸大建.从“里约+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9):1~3.

[7]彭红斌.绿色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理论前沿,2002(8):29~30.

[8]赵 斌.关于绿色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6(2):44~45.

[9]王有捐,林卫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增长[J].经济研究参考,2011(1):3~9,10~12.

[10]舒霞萍,翁志勇.浅议农村经济的“绿色增长”[J].商场现代化,2008(4):280~281.

[11]赵彦云,林 寅,陈 昊.发达国家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经验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1(1):34~37.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现状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