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园艺疗法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2016-05-14李玉芝陈亮明

绿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

李玉芝 陈亮明

摘要:以园艺疗法中的植物元素为切入点,对植物种类、色彩、芳香、质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植物景观种植设计来表现园艺疗法,以期为日后园艺疗法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园艺疗法;植物景观;中心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42-02

1 引言

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对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1],通过与植物相关的活动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恢复的 疗法,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2]。现代社会的工业发展致使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人们身心健康。据调查显示,现代社会健康人群的比例仅占15%,大部分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3],利用园艺疗法去治疗人的身心健康变得尤其重要。园艺疗法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以治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军人而逐渐在各国发展起来,目前,以美国园艺疗法最为成熟。现代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不仅限于病人,它强调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意义,通过接触自然来缓解压力,使亚健康的人变得健康,使健康的人更健康[4]。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在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并深入人心,而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4],目前研究领域仅限于疗养院的景观设计,尚未在城市绿地中进行实践运用。

在深入研究园艺疗法的理论的基础上,对某居住区中心绿地植物景观进行创新设计,探讨了基于园艺疗法的景观功能分区,并详细阐述了各景区内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原则,旨在通过合理的植物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具有园艺疗效的休憩场所,以舒缓情绪、调节身心健康。

2 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

园艺疗法项目中,五感刺激是园艺疗法的基础,园艺疗法是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事物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精神发特性,医学、神经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是研究园艺疗法必不可少的知识体系。园艺疗法是以园艺活动为媒介的,人们通过园艺劳动(如播种、施肥、浇水、修剪、松土等)和园艺交流(如交换栽培经验、分享收获成果、寻求合作等)参与互动,进行身体锻炼[5]。种植地的勘察,植物的选择、移植、栽培等管理,以及植物搭配都是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必须知识,作为园艺活动理论基础的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以及与疗法场所相关的园林学、植物景观设计学等都对园艺疗法中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项目概况

小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是某事业单位为其退休老职工所改建的居民楼,针对老年人性格特点,建立了以“减压舒缓”为主的园艺疗养花园,中心绿地花园位于小区中心,面积约1237.6 m2

3.1 布局与构思

以“保留、改造、养生、和谐”为基本原则进行花园植物景观设计。花园围绕“森林浴”模式展开,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对原有植物进行一定修剪、造型,并将“养生”的理念融入进去,通过植物给人带来的五感刺激,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态进行植物选择、配置和活动安排,“和谐”指植物景观设计遵循协调统一的原则和人通过园艺疗法达到内心与自然的平衡协调。

庭院以“两个中心,六个分区”为主要布局,将花园分别以“五感体验区”和“活动体验区”为主题进行植物种植设计,全局分为视觉疗养区、听觉疗养区、味觉疗养区、嗅觉疗养区、触觉疗养区和活动区等六大功能区(图1)。

3.2 功能分区

3.2.1 味觉治疗区

在入口处单独开辟一角种植可供采栽、食用的植物,如石榴、枸杞、柑橘、薄荷等,并设置相应的采栽小路,以免人们破坏植被景观;此外还应种植一些花叶兼美、高矮不一的植物,如合欢、栾树、枇杷、石楠、法国冬青等,既而丰富林冠线景观。此外,对于食用花果要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农药,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3.2.2 视觉治疗区

研究证明观赏植物可以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并增强忍耐性,不同颜色的花或叶片对人的身心影响也不尽相同[2],视觉治疗区景观除了使用色彩丰富的植物外,应选择满足四季接替开花的植物,并将暖色调植物和冷色调植物交叉种植,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该区位于花园主入口附近,邻近中心广场,区内设有休息长廊和树池座椅,供人们休息、交流,视觉治疗区的植物选择见表1所示。

3.2.3 嗅觉治疗区

芳香疗法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心理反应加上从植物芳香精油中提取的芳香分子作用于人体的交互作用得到疗效[6]。研究显示植物的芳香可以有效减缓紧张情绪,使人愉悦,并增进睡眠[7],不同香味、不同浓度的香花植物可以产生不同的嗅觉刺激,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若香味过于混杂浓重,则带给人晕眩,对健康不利。据调查,相比之下,老人更亲睐甜香型和清香型植物,因此嗅觉治疗区种植的香花植物主要以甜香型和清香型为主,如桂花、玉兰、月季、葱兰、盆栽米兰等。该区位于花园中部,以白色大理石为地下装饰,形成“桂花林”,树池种植地被葱兰,既在香味上形成协调,在叶形、大小、花色等方面形成强烈对比;四周用花池围绕成一封闭空间,花池里种植月季,并摆放盆栽米兰。

3.2.4 听觉治疗区

人对于环境的认知,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是人对外界感知的最主要器官[8]。树叶随风发出的瑟瑟声,花朵上蜂蝶的嗡嗡声,潺潺的流水声等对人心情平复、身体放松有明显的作用。该区用潺潺的流水声与郁郁葱葱的山石景观组合形成听觉景观。选用的植物多为常绿植物,如凤尾丝兰、桂花、碧桃、杨梅、杜英、苏铁、鸢尾、花叶蔓长春等植物,溪流尽头栽植一株鹅掌楸,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植物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3.2.5 触觉治疗区

植物的质感是指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9],让人们触摸不同质地的植物,可以刺激感觉器官,达到一定治疗效果。该区以老人和小孩活动为出发点,既要选择无毒、无刺并无奇异花、叶的植物,也要注意应以灌木和地被为主,方便人们触摸,如鸡爪槭、紫薇、山茶、太阳花、杜鹃、红千层等植物。将休息座椅设置在花丛中,让人们随时随地触摸植物,享受乐趣。

3.2.6 活动体验区

活动体验区主要包括活动健身区和栽培区。活动健身区以老年人、儿童活动为主,此区设置有羽毛球场和一系列健身器材,四周种植高大落叶乔木,并搭配灌木球和地被花卉,植物色彩以亮色为主,促进人的活动,如复羽叶栾树、枫香、紫荆、大叶黄杨、红继木等植物。栽培区安排的园艺活动是结合人的参与性设计的,在园艺操作过程中,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尤其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退化状况,减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10],人通过对植物进行播种、翻土、施肥、浇水、定植、收获等行为感受生命的意义,能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栽培区固定在封闭的空间,利用绿篱将其与其它景区分隔,区内安排种植池和栽培工具,进行以栽培草本植物为主的园艺活动,如太阳花、茑萝、雏菊、风信子、金鸡菊等植物,通过培育而开花的植物可以供人带回家中,进一步感受园艺活动的价值。

4 结语

以某一居民区中心花园为例,以园艺疗法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作用为出发点,从植物种类选择、色彩搭配、气味选择、质感处理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具有园艺疗法功能的植物景观设计,确保中心花园达到保健、养生、美观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和金.园艺疗法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2,18(2):11~12.

[2]章俊华.Landscape思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张俊玲,王晶.保健型园林中景观元素的保健作用 [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65.

[4]李树华,张文秀.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9,(8):19~23.

[5]余斌,黄哲玲.基于园艺疗法的屋顶花园设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1):113~115.

[6]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7]Esther M.Sternberg.Healing Spaces: the Science of Place and Well-being [M].Harvard: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

[8]翁玫.听觉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7(12):46~51.

[9]诺曼.K.布恩.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10]修美玲,李树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6,22(6):46~49.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