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探索

2016-05-14明玉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5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音乐

明玉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课堂的动态生成, 因而化学课堂会显得单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生成性教学,从设计弹性教学目标、创设化学教学情境、设计有效化学问题、捕捉化学教学契机和优化化学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生成性教学探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倾听感受 体验情感

学会审美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而欣赏就是感受美的特点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歌曲的情感、学会审美,这是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一节高效的音乐欣赏课是通过感受、体验以及审美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的。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让他们在倾听中感受,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最终体会到音乐之美。

一、倾听感受——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

音乐欣赏课与音乐课的最大区别在于“欣赏”二字。音乐欣赏课应从“倾听”着手。学会倾听、感受音乐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出发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倾听氛围,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多媒体教学,是近些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倾听氛围。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轻音乐,内容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例如,我在上课前总会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如《小夜曲》《月光水岸》《献给爱丽丝》等。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对芬兰民歌《在森林和原野》这首作品进行教学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MTV电子相册)介绍了芬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脑海中浮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倾听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很好的倾听氛围,学生可以感受到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效果,感受到芬兰民间音乐的风格。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当学生有了倾听的兴趣,还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倾听。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倾听的方法,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首先,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姿势规范,注意力集中;其次,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高低起伏的变化;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倾听,引导学生从不同歌曲中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风格和特点,学会在倾听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如在欣赏完《在森林和原野》音乐作品后,我引入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雪球花》。学生根据我制作的欣赏学程单进行了自主欣赏后,我提出了问题:“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问题与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民间音乐或明快活跃,或热情激昂,或深情优美的音乐风格。因此,加强学生的倾听感受,是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基础。

二、体验情感——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

情感是人与音乐交流的纽带。伟大的音乐家们通过谱写乐章,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倾听者。这些音乐,或喜悦,或哀伤,但谱写出的终究是唯美的乐章。体验情感,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让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首先教师应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要有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要成为歌曲的欣赏者,要成为向学生传播音乐情感的传播者。

例如《奥林匹克号角》这首管弦乐合奏的音乐作品,学生了解得并不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情感,我首先向学生简单地讲解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历。在歌曲欣赏过程中,伴随着歌曲旋律的变化,运用情感语气,讲述了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选手许海峰勇夺首枚奥运金牌的拼搏故事,营造了一种勇于拼搏的音乐情境。让学生真正地处于情、景、声相互融合的环境中,真切地体会着这首音乐作品的情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欣赏活动,获得更多更深的情感体验。

除了结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让学生体验情感。不难发现,如今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多以国内外著名的民族乐曲为主,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而言,欣赏的兴趣不是很高,而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音乐多以流行音乐为主。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有情感,流行音乐也有情感。初中生喜欢流行音乐,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过于排斥流行音乐,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如欣赏男声四重唱《故乡的云》时,我引入了许巍的《故乡》以及张雨生的《大海》,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比欣赏,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了歌曲所表达的浓浓思乡情感。因此,让学生体验情感,是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学会审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升华

欣赏美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从美的直观形态中进行感受的。优美的音乐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不管欣赏什么样的音乐作品,都要学会发现其中的美,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让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仅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也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种升华。那么,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审美?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倾听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音乐是反映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欣赏离不开学生的倾听。所以进行音乐欣赏必须要具备倾听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如辨别歌曲旋律的变化或对同一题材歌曲进行倾听的对比,用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来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茉莉花》是一首民歌,它流行于我国很多不同的地方。此首曲目就有不同地域的版本,如山西、苏南、河北等版本。甚至有不同的唱法版本,如流行音乐版本、民族音乐版本等。我向学生播放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在倾听后说出不同版本音乐的风格特点,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之处,这为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做了一次有效的积累。

二是在音乐想象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音乐是一门具有想象性的艺术,但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刻骨铭心的画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与联想,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畅谈自己的感受。这一过程,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想象。在学生表达了自我感受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想象适当地介绍音乐的风格特点。此外,在学生欣赏歌曲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各种表现要素(旋律、节拍、节奏、速度、曲式结构、表现方式等)展开更为深刻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竖笛版《校园多美好》歌曲时,我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想象校园里的一些快乐的事情、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欢乐的意境里。有的学生说:“我好像听到树林中传来了的朗朗读书声。”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鸟儿淘气地跃上枝头,它那个样子可神气了。”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校园里有燕子在飞,还有很多蜜蜂在花丛间飞舞,嗡嗡地叫着,我感觉这情景很美。”在讨论结束后,我再向学生介绍这首竖笛版《校园多美好》歌曲的特点——轻快。歌曲表达了莘莘学子要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欣赏,我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想象歌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歌曲带来的愉快。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着竖笛的美妙音色,在想象的过程中提高着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升华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门“静”的学问,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聆听、体会和感受,以达到提升音乐素养的目标。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科以及初中生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抓实倾听感受、体验情感、学会审美这三个环节来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芳.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J].音乐时空,2015(11).

[2]赵莉.浅谈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J].音乐天地,2011(3).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初中音乐
敢“问”路在何方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