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微型课活动
2016-05-14王应峰
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既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也是语文教师的全部课堂艺术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做好让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收获丰硕呢?我觉得从“微型课题”的活动着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而微型课就是课堂上有目的探讨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它的内涵具体为: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
一、微型课题的活动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2.也是“解决教师身边具体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你的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而传统的学校教育科研,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和被要求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是接受者和单纯的学习者。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把某种知识或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而是蕴涵了将理论的一般性原则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教师的个性特征相融合的过程。其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人化的教育观念,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背景,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理想和特定的组织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对“微型课题”的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确能够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幅度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二、微型课题活动的原则
1.选题应新颖。如果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缺少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是很难写出新意的。因此,题目必须新颖。这里的新颖一是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此谓“锦上添花”。同时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解决之道,即“旧瓶装新酒”。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微型话题:一是:“如过你是《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的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员,你认为哪个角色最能打动你,你想出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分析,首先抛却了对文言文枯燥的讲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贴近于生活,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深入挖掘,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
2.选题应小巧。微型课题题目一般不宜大,即切口要小。选题过大,一是受到时间、精力、资金等限制,短期内很难取得具体成果。二是容易写得空泛,研究得不深不透,对自己专业成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帮助。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研究,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可能下得透彻。如:教授《孔乙己》时可选“手的描写与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对孔乙己脸色描写的表达作用”、“怎样看孔乙己的“偷”、孔乙己与“酒”、孔乙己的神情描写与性格特点、说说没有出场的丁举人、“笑”在小说中的艺术力量、孔乙己的第一次亮相和最后一次出场、孔乙己的话语分析、孔乙己在小说中是一个弱者、咸享酒店与孔乙己、孔乙己的善良、《孔乙己》中的“我”……这样学生就容易下手,有话可说。
3.选题宜务实。选题要注意实用价值,要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比如教授《散步》时,可设置以下“微型话题”讨论。(1)课文标题欣赏。(2)课文的开头之美。(3)记叙文中的风景画。(4)说说课文中的“波澜”。(5)课文美句赏析。(6)课文结尾段的意味。
语文课堂中的“微型课题”的活动,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必将让语文课成为一种享受,学生也会爱上语文,会感受到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微型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王应峰,教师,现居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