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

2016-05-14张宏新柳春清

学理论·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内在逻辑社会主义

张宏新 柳春清

摘 要: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融合越来越激烈,不仅表现为经济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文化之间的较量。而文化的内核即价值观,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即是对社会主流文化本质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本文着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探索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提供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为新形势下应对西方“西化”“分化”阴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内在逻辑;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15-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1]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融合越来越激烈,不仅表现为经济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文化之间的较量。而文化的内核即价值观,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本质既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文化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当代90后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因此,高校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

一、关于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

价值简单而言即指事物的意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即指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因而形成了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一般而言,主体方面根据主体的需求而定,即在于人的需要;客体方面是由客体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价值观是关于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哲学范畴的价值观一般是指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人们对事物及行为的意义、效用的评价标准,是引导人们决策和行动的关键因素。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观念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理念,是一个社会中长期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从人性层面倡导的道德规范;二是从社会层面倡导的社会风尚;三是从国家层面倡导的民族精神;四是从政党层面倡导的政治文化。可见,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社会力量、调控非主流价值观的功能,任何国家都会积极倡导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它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价值观。必须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而建构的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内在逻辑

自从党中央于2006年10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以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资源、理论内涵基础上初步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需求,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即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及价值取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旨在强调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原则,旨在构建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共同思想基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取向,侧重于构建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选择和伦理底线。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的价值理念,统领着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这四个价值理念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共同架构了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富强主要指国富民强,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的集中概括。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这些基本价值理念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当今,我国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建设公正、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不仅是物质存在也是精神存在。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目标是不断实现真正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公民道德行为的选择提供了基本价值标准。这四个方面涵盖了公民个人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应该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爱国是强调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操、应尽的责任。在我国,爱国与社会主义通常紧密联系在一起。敬业是一种职业精神,要求公民尽职尽责,服务人民和社会。诚信即诚实守信,它强调诚实劳动、诚恳待人,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建构的价值理念,它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上的自觉;三个层次的价值观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的旗帜方向;为全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指明了方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基础。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价值

我国高校当前培养的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而且深刻长远地影响着我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社会主义的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念冲击和挑战的需要,是统领整合多元价值观念的迫切要求。

1.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大学,并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它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既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又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佛家思想为两翼的价值观,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为价值原则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了个人主义存在的合理性,认为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源在于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爱尔维修曾指出,“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价值的唯一而且普遍的鉴定者”[2]。费尔巴哈认为“我要生活,我就必须不断地吸取有利于我的东西,而把有害于我的东西排除出身体之外”[3]。边沁和密尔都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萌芽于西方封建教会的制度下,为摆脱神权统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进步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同于前两者,它是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为我国公民确定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选择。

2.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趋于稳定,但仍具有波动性;大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但仍缺乏鉴别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阵地意识”“守土意识”,既要把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思政课教学的主旨,又要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贯彻,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更自觉更主动地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逐步树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终极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3.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面对社会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有些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价值取向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甚至失去了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加上西方一些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存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找到大学生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提供了世界观基础,是增强大学生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为新形势下应对西方“西化”“分化”阴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60.

[3][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荣震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51.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内在逻辑社会主义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