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突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瓶颈的对策

2016-05-14张海龙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张海龙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作为主要物质承担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高中信息技术课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瓶颈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求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对策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信息素养已被列入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体系中。作为一名高中生,更应学好信息技术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师也要大胆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

一、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瓶颈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的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主要是以老师讲授和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为主,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更多地关注结论记忆,而缺少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这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早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产品,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属于新鲜事物。如果此时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的教学模式,是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校方、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学校分配给信息技术的课程每周也就一节,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只重视参加高考的课程,基本不安排信息技术课。而且高一、高二时也是理论教学多,学生真正上机的时间非常少,不能满足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施落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虽已普及,但是仍然有一些高中的信息技术设备老旧,数量不足。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性能指标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很多新的信息技术无法在教学中演示,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进行。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影响教学发展

计算机教学在高中普及较早,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年龄偏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而刚走入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理论基础虽然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身也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对信息技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

二、突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瓶颈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思维特点,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利用“微课”进行情境教学,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知识点自己开发设计微视频,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现实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

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学习。课前教师将教学资源(视频、课件、软件等)上传到网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时教师通过沟通互动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做出评价并及时查缺补漏。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3.教师可以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面进行尝试。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鲜明的计划,教师将一个完整的任务层层划分为一个个小的任务来布置,每个小的任务都让学生分析、完成,不断地向总任务一步一步靠近。教师将课程的内容作为任务的基础,尽量设计直观、富于趣味性的任务来推进学生学习的进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应设计开放性的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线索,引导他们独立分析任务并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二)提高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现在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非常重视。2016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版即将发布,我们在期待新的课程标准到来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适当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多开设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校本课程,或者是开展“微课设计大赛”、“创客大赛”等相关课外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工作室、学生社团,让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走进学校和课堂。

(三)改善学校信息技术的整体环境

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努力争取上级拨款的同时,采取自助研发、校企联合、募集善款等方式,努力开通校园网并形成以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主的校园网主干路线,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及时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加强信息技术相关实验室的管理。使学生不会因为设备的软硬件问题而影响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正常进行,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四)优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学校不但要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比赛等校内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活动,还应该增加外出培训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使他们开阔眼界,创新思路,不断提高自己。平时也一定要密切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学校还要根据自己师资队伍的特点,大力引进人才,做好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活力,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的良好开展。

毋庸置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教师要突破信息技术教学中现存的瓶颈问题,全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整体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赵莹.探究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2]何显平.论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10(7).

[3]倪同浩.谈高中计算机课的教学[J].成功(教育),2008(11).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