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过程 感受精彩
2016-05-14杨林全
杨林全
[摘 要]
结合化学优秀课“爱护水资源”的教学设计,找到将学科观念培养落实及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灵活方法,为同行提供丰富宝贵经验,对推进课程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
优质课;学科观念;课程资源
2015年9月29~30日于江苏盐城市举办了江苏省初中化学优秀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来自各大市的27位参赛选手奉献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观摩课。本次比赛组委会依据三个不同的课题分为三组同时进行赛课,第一组《分子和原子》(人教版)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沪教版);第二组《爱护水资源》(人教版)、《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沪教版);第三组《水的净化》。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第二组课题的9节课的观摩,两天来体验了选手们成功的喜悦,见证了阜宁明达初级中学学生课堂成长的快乐。从实践层面上直接感悟“新课程课堂”的发展、成熟和超越,传统教学方法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新旧教学观念的对质、交流和建构。体悟创新实验的精妙,品味选手教学的艺术,发现师生思维智慧的火花。回忆、回放、回味;点拨、点悟;激发、激励、激情;碰撞、对撞、撞击……构成了我们那几天的生活状态。回首与回味,这些课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收获;再思与再学,这些课给我们深深的启发;追寻与追问,这些课引导我们继续探索前行。
第二组的课题与其他两组相比较,从教学目标来看是非学科性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容量小、难度低,参与活动的老师代表与江苏省化学教研员倪娟博士交流时普遍反映,这个课题没法上,平常教学只需十分钟最多一刻钟就解决问题了,现在要利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参赛老师该怎么教呢?就参赛老师而言,在本次比赛前他们的备课、磨课、“练课”已经长达四个月,他们已经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制作教学课件,还从多方面搜集信息资料,广泛占有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还借助于“外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本课题给赛课老师留下了其他两组无法相比的发挥空间,观摩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堂将有更多的看点,更有看头,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
一、学科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
新课程着眼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基本观念,增进其对化学学科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参赛老师普遍认识到化学教学应从“知识为本”走向“观念构建”,化学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积极情感。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建构学科观念
化学基本观念是在对核心概念和典型事实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抽象概括而成的。因此,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建构的过程,而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对观念的形成是没有用的。参赛老师大都注意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学习情境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构建。
如南通市何春峰老师处理“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教学环节,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观念构建。①国家节水标志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代表什么寓意?②水有哪些作用?③有人说“地球上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你的理解是什么?其中问题①能启示学生自觉爱护水资源,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明线,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问题②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与化学相关的生活事件或社会事件,对化学学科有客观、正面、积极的认识[3]。有效激发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从而促进了基本观念的构建。
(二)积极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教学重视学习活动在观念建构中的作用。组织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活动是促进知识向深层次观念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地情感体验,还在于活动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践行复杂的行为表现,展示出其超越事实的基本理解,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推测其观念的构建情况[4]。参赛老师大都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中不仅吸引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更要促进学生在做中深入地“想”。
如南京市朱浩遐老师处理“污水治理”教学环节,先边演示边讲解用pH试纸测试水样的pH,然后安排学生小组实验测定水样的pH,pH为12呈碱性不符合污水排放标准,老师告知学生可以加入pH小于7的酸性溶液来处理使之达到pH6~9的排放标准,最后学生实验水样处理不成功后,老师演示处理过程,利用pH计测定酸碱度,将pH计与电脑连接并借助于软件,将水样的pH和处理时间以二维直角坐标系的形式展示在白板上。这样,既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课堂的化学味,深化学生认知,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进步,拓展思维的空间,牢固建构实验观。又如朱老师在“课堂小结”环节,提供各小组一块小白板、8张写有不同问题的大小相同的红纸片和8张写有相应答案的大小相同的蓝纸片,请各小组将问题和相应答案的纸片连接起来拼图,然后请各小组展示图形并阐述设计思路。有的小组拼成圆形,告诉人们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就是个“0”;有的小组拼成手形,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有的小组拼成水滴形,告诉人们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的最后一滴水……促进“观念构建”的教学特别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本堂课中所有的学生都进入活动、参与讨论,都能在组内活动中做出贡献,让每个能力水平不同的同学在活动中面对不同的挑战,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灵活
凡是能开发利用的,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参赛老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选用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一)精心挖掘乡土资源
参赛老师注意根据学生家乡的实际情况来补充、穿插发生在学生周围、本乡本土的素材,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个性化和生活气息。如扬州市陈捷老师展示了阜宁县一年四季的水量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季节性缺水;展示了盐城平原水库盐龙湖、射阳明湖水库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家乡的这些水利工程对解决淡水危机的积极作用。常州市刘叶兰老师展示了阜宁流光溢彩的水、生动活泼的水、静谧秀美的水、安静舒展的水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家乡丰富的水资源,感受到水的美。盐城市戚万友老师发挥主场的优势,课前让学生进行了有关河水污染的调查,课上展示了学生所拍的一些照片和视频等。这些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渗透,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也促使了他们对家乡水资源的了解,激发了其爱护水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合理巧用辅助资源
实验器材和教具是最常见的教学辅助资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从而使学生的感触更深。如探究一只未关紧的水龙头,一昼夜大约会漏掉多少水。南通的何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了一个装满水的底部有一小孔的饮料瓶、量筒和秒表。实验时让学生打开瓶盖,用量筒收集瓶中漏水,测量一下40秒收集水的体积,再计算一昼夜的漏水量大约相当于多少瓶水。相比直接的数据计算,实验的直观性强,学生获得的启示深刻。又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工业中如何节约用水。盐城的戚老师依据教材中图4—7精心制作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的模型,用纸盒制成了一些常见的工业设备、用绿色的软纸制成了冷水管、用红色的软纸制成了热水管,通过学生链接装置,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改进,将原本陌生的工业生产过程模型化、动态化,大大增强了可视性,不但拓展了教学方法,而且使学生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的原理认识更科学。
3.适度拓展教材资源
“精彩”的课堂是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课堂。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囿于教材,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充分理解教材主编的思想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发挥教材应有的教学功能,挖掘教材文本潜在的知识内涵和价值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理解更透[5]。如连云港市曹晶晶老师依据教材对“淡化海洋水”进行了拓展,教材中只用了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类可以利用海水淡化获取淡水资源,而曹老师的设计思路是:①提出三个问题:海水能直接饮用吗?海水中除了水之外主要含有什么物质?如何淡化海水?②简单介绍蒸馏和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③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海水淡化的简单装置,然后在小白板上画出装置图,最后展示交流反思改进(见附图)。曹老师以这3个教学环节为中心展开教学,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特别是装置的设计和改进的探究环节层次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在一种体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诊断、自我改进来实现知识的动态生成,而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人感觉既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又颇具一定的深厚程度。
综上所述,本届参赛课教学设计创新点多,课堂教学优质高效、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全省各地教学改革的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推进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期待通过本次优质课成功经验的交流分享,进一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化学课堂教学实现新的突破。
[参 考 文 献]
[1]张秀球.特色鲜明优质高效风格迥异精彩纷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8).
[2]陆军.“创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J].化学教学,2015(2).
[3]倪娟,杨玉琴.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教学情境创设[J].化学教育,2012(12).
[4]房宏,周文荣.从“知识为本”走向“观念构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3).
[5]王国峥.“优质课”还是“忧质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