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作文

2016-05-14金立标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力士图画绘本

金立标

[摘 要]

将绘本引入作文教学的课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绘本,开启通往儿童习作心灵的大门,让儿童在“在无压力阅读”和“无压力写作”中享受阅读与表达的快乐。教师要努力挖掘“绘”的作用,让习作过程变得绚丽斑斓;认真落实“本”的训练,让习作教学在正确轨道上前行。

[关键词]

绘本作文;阅读;写作

静观当下儿童的习作教学现状,教师费时耗力,不见成效;儿童苦思冥想,畏惧写作。作文,成了教师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痛点。高耗低效成为作文迈不过去的坎。基于此,笔者开始了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中年级绘本作文教学的研究,将绘本引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借助绘本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链接生活体验,唤醒写作话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以期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绘本,开启通往儿童习作心灵的大门。

一、绘本作文的价值旨归

(一)契合儿童:让习作贴地行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是,事实上的写作教学却“难以动笔”。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人的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原则是一切课堂教学的最高原则。”儿童被誉为天生的童话“作家”,他们的天性就是想象和画面。也正因为如此,儿童对童话和动画片情有独钟。让儿童阅读绘本,学习绘本,进行绘本作文,正是儿童所擅长的。这样的作文,儿童相对熟悉,有内容可写,乐于动笔;这样的作文图文并茂,蕴含内在的表达逻辑,儿童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与易于动笔,构成了绘本作文的内在秩序,让习作教学贴地行走。

(二)提升表达:播撒语言的种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关于周围世界的规律性知识,一种是使学生能够借助它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后一种知识即程序性知识。儿童在绘本阅读的同时,透过图画和语言,看到了作者的表达智慧。这个表达智慧是儿童需要的。在绘本阅读、创作中学习这个智慧是儿童需要的。

(三)固化具象:将想象化虚为实

叶圣陶先生早年曾引用罗庸先生的话说:“国文教师应采取图画一课的教法,教学生多写生,多作小幅素描。”绘本作文就是这“写生”和“素描”。儿童在绘本作文中,将想象中的事物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向文字过渡,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将片段写具体就变得清晰可感。

二、绘本作文的实施策略

(一)读图画:让画面立体呈现

在绘本中,图画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绘本的阅读指导不能等同于图画欣赏,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画面读出背后的内容和感情,体验出绘本中那绘声绘色、绘形绘影的生动。

1.读图画,突出情节

绘本的阅读不仅要读出“原生信息”,还要读出其“教学信息”。情节,正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教学信息。儿童的写作跳跃性很大,往往出现不连贯的现象。因为儿童是用“具象”思维的,空洞的说教,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绘本阅读就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其一幅一幅图,构成了文本的情节,即表达的内在逻辑。在教学中,让儿童顺应文本的情节说一说,在说话的过程中,渗透情节的意识。久而久之,儿童对情节的表现及表达的连贯性就会有质的提高。

例如,在《我爸爸》这一绘本的教学中,让孩子说说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弄明白:文本写了“爸爸很棒”(如他什么都不怕。他能从月亮上跳过去,他敢跟大力士摔跤……)“爸爸有时也会做傻事”“爸爸很爱我”。孩子说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内容,训练了表达的逻辑。

2.读图画,突出细节

儿童的习作往往缺乏细节意识,更多的是事件的叙述,不具体,没有画面感,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严格的训练,而绘本就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儿童以绘本为凭借,充分调动眼、耳、鼻、口、手、心,进行“五感”“七情”的描写,以突出细节。

例如,《我爸爸》一文,让儿童调动眼、耳、鼻、口、手、心,对爸爸什么也不怕、爸爸能从月亮上跳过去、爸爸敢跟大力士摔跤等进行想象,说出其细节。下面是爸爸敢跟大力士摔跤的指导片段。

师:图画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力士?谁来具体说说?

生:这个大力士非常高大、健壮,两个胳膊上的肌肉高高隆起,两条腿就像树桩一样,紧紧地钉在地上。

……

师:爸爸和大力士摔跤的过程很精彩,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摔跤的吗?

生:爸爸两眼紧紧盯着大力士,来回踱着步,趁大力士一个疏忽,爸爸一下窜过去,双手死死抱住大力士的脖子,右脚往前一迈,放到大力士的脚后,身体往前一带,大力士下盘不稳,一下就被爸爸摔倒了。

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和想象说出了大力士的样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想象出具体摔跤的过程。在这样的想象中,写作的细节意识慢慢就会养成,把文章写具体,不再只是一句空话。

(二)读文字:规范儿童的语言

绘本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图画,还有语言。同样,阅读绘本不仅要读其画面,还要读其语言。让儿童在对这些语言的揣摩、借鉴、模仿中,学习规范化的语言,让这些“种子语言”慢慢在儿童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是《我爸爸》一文中有关于“也”“像”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手。”

师:这里把两幅图连起来了,有一个字特别关键,它起了桥梁的作用。是哪个字呢?

生:是“也”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就是这个“也”字把它们连起来了。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这桥梁的作用。

师:下面的句子特点也比较突出,让我们读一读。

生: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师:我把你们说的这些话放在一块儿,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句子都有“像”,还有“一样”。

师:你也能这样说说你爸爸吗?

生:我爸爸像老鹰一样自由飞翔。

生:我爸爸像老虎一样威猛。

生:我爸爸像狮子一样在草原上称霸。

师:一起来看这两句,把两句话变一句话,中间的句号怎么办?

生:把句号变成逗号。

师:再读读这句,如果变成一句通顺的话,用上“也”,怎么办呢?

生: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师:说得真好!“爸爸”哪儿去了?用哪个词替换掉了?

生:是“也”字。

孩子在老师巧妙的引导下,学会了用“像”字说话了,知道了连词“也”的作用,儿童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规范、提高。

(三)学创作:由“绘”及“本”的路径

绘本=文+图+奇思妙想,它作为一种特有的阅读材料,图画与文字是相互渗透的,不能割裂开来。在运用绘本进行习作创作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绘”与“本”分开,否则也就失去了“绘本”所独有的魅力。习作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在“绘”与“本”的结合上做文章,既要着力引导学生描述图画内容,想象画面以外的空间,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绘本作文。一般来说,绘本作文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绘本创作,构成情节

教师通过图画或文字为引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作为引子的图画或文字扩展成具有情节的动态画面。这些动态的画面,就构成了文章的基本“骨架”,从整体上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如学习了绘本《我爸爸》之后,老师让孩子创作自己的爸爸的绘本: 师:学习了绘本中的爸爸,你想不想为你爸爸画一张像或一组像,把你的爸爸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师出示:“我爸爸像猪一样懒。”

师:你看他画的,盖着带花边的棉被,打着呼噜睡懒觉,多有意思啊。我相信你们会比他更富有想象。我这里还有一幅图,他没有完全停留在说爸爸像动物,而是把爸爸形容成了水啊、山啊,如“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你们愿意这么做吗?

师:同学们可以看看提示(①……像……一样……;②……像……一样……,也像……一样……),用上刚才你们发现的句式说一句话,画一幅图,或者写几句话都可以。

(学生纷纷创作起来)

2.填补画面,具象细节

儿童的想象是无穷的。在绘本创作之后,可以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将画面的细节填补上去,可以画,也可以说。

3.文字创作,构段成篇

情节的完善,细节的填补,让儿童清晰地感知到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时,作为中年级的绘本作文,不能停留于此,还需要引导学生将绘本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一篇篇生动的习作。在此过程中,丰赡儿童的表达图式,提高儿童的表达水平。

绘本作文的空间十分广阔,儿童在“无压力阅读”和“无压力写作”中享受阅读与表达的快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绘”的作用,让习作过程变得绚丽斑斓;认真落实“本”的训练,让习作教学在正确轨道上前行。但是,绘本阅读与写作的序列建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等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也期待绘本阅读与写作教学之路能越走越宽,给孩子的童年播下一份永远的温暖与感动。

[参 考 文 献]

[1]张祖庆.适切性:一个绘本的分年级读写互动[J].语文教学通讯,2008(9).

[2]袁晓峰.快乐的绘本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06(7-8).

[3]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顾瑞英,陈标,许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大力士图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第十章 ”大力士“木星
盐和大力士
图画捉迷藏
大力士“木星”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