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感评

2016-05-14秋叶

英语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裘德包治百病改变命运

秋叶

理性地回顾人生,确实有一些本文中提到的谬误或陷阱是自己未曾幸免的。例如,所谓的“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即往往高估了自己,制订了不切实际的计划,却少有完全予以实施,到头来总是一拖再拖。再比如,文中提到的“false hope syndrome(伪希望综合征)”,就是对自身前途和社会状况过分乐观,总觉得通过努力就能达到某种高度,能心想事成。其实,人生远比阅历欠缺的年轻人的美好想象复杂得多。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外,人们还总是在固守己见与轻信他人的两个极端游走,尤其是相信自己的习惯做法以及轻信书本(现在又增加了社交媒体)中的说法,唯独不顾眼前活生生的现实,这最后一点应验了中国古人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以及英国诗人蒲伯(Alexander Pope)所谓的“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一知半解最危险)”。止步于一知半解,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其后果可想而知。

先说制订计划吧。现代人的习惯是做什么事都要先来个计划,往往把任务分解后落实到每天甚至每个小时,最后还有个明确的期限(deadline)。大家都知道订计划的好处是能自我监督,办事更高效。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于是,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往往都要气势如虹,“取法乎上”,表现出非上顶峰不回头的必胜信念,因为谁都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然而,这种跳起来也未必够得着的计划真正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再说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It can be hard to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long-term),于是人就会产生焦虑,同时逐渐丧失自信心。这种满负荷工作的代价是使人失去对工作内容本身的兴趣。例如,阅读本来是件让人愉快的事,但必须是慢慢品味咀嚼才能体会到。一旦带着进度或任务去阅读,那就变成了“找资料”,而非慢悠悠的欣赏了。跳读、速读或浏览,确实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式,但这是一种“very business-like”的高效阅读方式,其出发点显然就不是找乐趣了。这就类似于本文中说的徒步计数。计数确实能促进多走路,但一旦运动成为了类似于工作的任务,人们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而难以为继了。因此,订计划又能不失“初心”较好的办法应该是放低心态,定个务实的目标,也就是知足于“取法乎中”,这样至少避免了“虎头蛇尾”的尴尬。

笔者认为,治疗“伪希望综合征”的最佳办法是不把自己的努力目标与特定的功利目的绑定。本文中提到女性往往认定成功减肥可以改变人生,结果是理想的丈夫、心仪的工作、更高的分数等一个都没到手,于是从对人生的过分乐观跌到了失望的谷底,郁闷甚至抑郁也油然而生。过去人们常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的“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但近些年更爱说的是“知识改变命运”。不久前,有家教育培训机构在北京街头到处张贴“In learning we trust”/“学习是一种信仰”的广告,似乎在告诉人们要积极报名参加该机构各学科的学习,因为我们共同的信仰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而,严峻的现实是,现在像正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就业都相当困难,到培训班上个把月的课居然就能“改变命运”吗?现在有些不太富裕尤其是农村家庭的父母,已经觉得“花大钱培养子女上大学,结果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甚至失业”是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调,“读书无用论”再次喧嚣尘上。怀揣梦想努力做事,这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眼光一定要放得长远,我们的希望一定要立足于从这些我们所执著的事物本身得到乐趣与回报。

最后,我们回到原文的主旨:如何看待所谓打败天下无敌手的“一招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或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就是本文中所谓的“magic bullet”或“silver bullet”。文中说,那种认定存在某种稳操胜券的方法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但实际情况是,相信这些的人不在少数。中国道教执著于“炼丹术”,据说炼成的小小丹药不仅能包治百病,还能让人长生不死,以至于自秦汉以来中国的炼丹家辈出不穷,上自宫廷下至民间追随者无数,从秦始皇到清朝的一些皇帝求仙问药者不绝,其中还有些因服丹药而丧命的。类似的情况在西方也存在。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一开篇,年轻的裘德就遇见在Wessex地区走村串户的“名医”Vilbert,此人专卖“those celebrated pills that infallibly cure all disorders(包治所有病痛的名药丸)”,以至于有人愿意分期付款来购买这种贵重的自制药品。《国际歌》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有救世主”,但实际上“救世主”在人间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在人们因“病重”而“乱投医”之时。早在18世纪,欧洲就提出了“科学与理性”的启蒙思想,但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要将此融入生活还是不易做到,而且在神秘主义似乎又开始回潮的今天,我们有与之渐行渐远之虞。由此看来,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是很及时的。

猜你喜欢

裘德包治百病改变命运
《无名的裘德》中淑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泡温泉包治百病?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幸福9号、胡庆余堂……“包治百病”的 保健品乱象为何久治不愈?
《无名的裘德》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包治百病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