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校外居住管理工作探析

2016-05-14盛磊张长亮吉东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管理对策高校学生

盛磊 张长亮 吉东波

摘要:近期,高校学生校外居住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隐患,深入探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好相关问题,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外居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120-03

时代的发展造就了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巨变,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校外居住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给高校学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多重冲击。

一、大学生校外居住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成为大学生校外居住的诱因

1.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利益至上的商业社会,许多商人瞄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为拓展商机,想方设法地提供集学习、休闲、娱乐、生活等项目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校外居住,从而赚取高额利润。同时,国家将高校后勤进行了社会化改革,无疑使这些租房经营者更加肆无忌惮。

(2)市场经济的驱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高校涌现出一批外出勤工俭学的学生,但校园明确的管理规章和严格的作息时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行为自由,因此,校外居住逐渐成为这些学生的选择。

2.家庭因素

(1)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计划生育的贯彻执行使得现如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受委屈,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经受过挫折的历练,过份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很难融入宿舍集体,更有甚者,有些家长采取陪读的方式与学生校外同住,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

(2)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调查发现,家庭条件优越和贫苦的大学生均存在校外居住现象,究其原因:富家子弟嫌弃宿舍拥挤、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会选择条件舒适的校外居住,况且他们从不为钱而忧心;而穷人家的孩子难以应对相对较高的住宿费和伙食费,所以寻找更为廉价的生活居所,以此减轻经济压力。

3.学校因素

(1)住宿条件和费用不够合理。后勤改革社会化具体表现之一便是将宿舍管理推向社会的风口浪尖,有些学校利用地理优势,在稍加改善住宿条件的同时提高收费,形成盈利模式,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将学生推出宿舍,推向社会的租房经营者。

(2)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限制用电、规律作息、严格门禁等管理制度,让一些学生倍感约束,不得不选择逃离宿舍。另外,高校对待学生住宿问题一直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即使有章可循,也依然放任自流,不采取教育、处罚等措施,助长了校外租房居住的风气。

(3)扩招加剧高校住宿压力。1999年至今,学校扩招幅度不断加大,尤其对于吉林大学这种多校区的综合性大学来讲,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导致学校人均住宿空间的严重紧缺,使得高校对待学生因户口为本市或交流学习、外地实习等特殊情况在校外居住的行为持默许态度。

(二)内部因素成为大学生校外居住的主导因素

1.性格原因

一些学生由于个人性格原因,不擅长人际交往,无法融入宿舍集体,不得不选择逃避到校外居住来消除矛盾纠纷,还自己一份自由与清净。

2.学习工作需要

面临人才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持重的现状,莘莘学子们掀起了狂热的考研、考公务员、考证、实习浪潮,为了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效率和增加学习工作时间,他们果断选择校外居住。

3.恋爱同居

处在热恋阶段的情侣,为了逃避学校管制,缓解相思之苦,搭建起爱巢,同居生活,出双入对,尽情享受“夫妻”二人世界。这是中国性教育严重缺失使然,让大学生陷入“试婚”误区。

4.享乐拜金主义

高校学生校外租房居住成为一种无法遏制的热潮,享乐主义、拜金风气和从众心理的推波助澜,使得他们在追求安逸与攀比中不断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与虚荣心,致使大学生校外居住现象层出不穷。

二、大学生校外居住的深层隐患分析

(一)校外居住让学生远离校园文化熏陶,阻碍综合素质提升

课堂上教师借助书本及网络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但在提升综合素质方面,丰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亦是不可或缺,井然有序的学习作息时间,和谐融洽的宿舍集体生活,有利于学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那些选择校外居住的学生,意味着脱离了这样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无法享受宿舍集体的生活,缺乏沟通与交往,使得感情淡化,关系疏远,逐渐被孤立,自尊心严重受损,变得性格孤僻极端,如此恶性循环,交际协调能力渐渐丧失,集体感也会弱化,不利于生活在现如今的协作型社会,甚至容易形成学习生活散漫、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颓废作风。

(二)校外居住增加高校管理工作难度

校外居住一族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游离于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监护之外,脱离了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得学校监控渠道阻塞,管理分散化,出现管理盲区,宿舍的服务、管理、育人理念也无法在他们身上施展,违背了高校培育人才的宗旨,加大了学生工作人员的管理难度。一旦这些学生误入歧途,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会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造成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

(三)校外居住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长期生活在校外,社区的不良风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不文明的社会语言、不健康的影视娱乐以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潜移默化地将学生推入万丈深渊。在他们眼中,游戏、赌博、色情、同居等习以为常,最终导致学业荒废、精神颓废的惨状,并给社会治安带来严峻挑战。

(四)校外居住缺乏安全保障

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们,社会经验和甄别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商家的恶意欺骗,并且校外环境凶险复杂,社会人员鱼龙混杂,消防、交通、人身、财产、食品等方面存在不可预期以及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失火、车祸、强奸、杀人、抢劫、偷盗、中毒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蚀着校外居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理性思考,全力应对高校学生校外居住问题

经历了教育部下发的禁租令的三次沿革:2004年6月,几乎明令禁止,规定原则上不允许校外居住;2005年7月改堵为疏,提出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应制定措施,加强教育;2007年7月重申,原则上不允许,特殊原因应履行备案手续,但效果都微乎其微,并没有遏制校外居住的蔓延。毋庸置疑,高校学生校外居住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将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提上日程,秉持理性态度,既然不能完全消除,那么应竭力阻止其发展,积极地引导其规范化,在思想和行动上将校外居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抓紧、抓牢、抓好。

(一)加强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

在校居住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彰显优良校风学风的有力保障,高校可以通过讲座、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方式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他们认清校外居住存在的隐患和危害,主动摒弃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健康发展。

(二)加强宿舍设施及服务建设

学校应加大财力、物力、人力投资,不断完善宿舍软硬件设施,优化网络,解决水电,组建后勤服务实体,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创新宿舍管理理念,提供“物美价廉”的宿舍,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优越的住宿环境,减少学生校外租房的可能,吸引校外一族主动回归校内居住。

学校管理应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学习、实习等实际需要,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申请为他们统一安排宿舍、设立通宵自习室、推迟熄灯时间、提供晚归服务等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项目。另外,学校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档次的公寓。

(三)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组织一系列思想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并举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包括知识竞赛、学术交流、辩论赛、文艺汇演、寝室文化节、社团组织等,唤醒学生的青春活力,强化学生的思想意志,使他们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我,享受成功的愉悦。同时,调整其认知结构,融洽寝室关系,建设寝室文化,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信任、互助和宽容。

(四)家长应扮演及时沟通者的角色

家长应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与孩子及时沟通联系,全面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引导鼓励其健康全面发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严密防范,加强管理。

(五)情理兼施,采取正面教育合理疏导

学校要以学院为单位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动之以情,深入学生内部,逐个谈心,倾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并尽力帮助解决,对于坚持校外居住的同学应甄别其原因,类似寝室矛盾、恋人同居、拜金从众等情况要不厌其烦地加以劝导教育,借助校外租房的典型案例,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打消校外居住的念头;遇到确实因特殊情况必须校外居住的学生,应耐心说明危害与隐患,让学生及家长明确“学生因个人事务离校外出,在校外居住或擅自离校不归,均视为个人行为,期间发生的一切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六)明晰管理流程,严格审批手续

制订并明晰校外居住的管理流程及标准并严格执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规范并严格请假和审批手续,加大校内住宿情况检查力度;2.建立报告制度和承诺制度,满足申请条件的学生个人必须提交外出居住申请书,内容包括原因、联系方式、居住详细地址等,并与学生及家长签订校外居住协议书,审批人员通过电话等途径验明其真实有效,有条件的话可进行实地考察,严格把关审批环节,最后提交学校学生管理系统备案并及时变更登记,实现信息化管理;3.指导学生维护自身权益,切记完善租房手续,慎重签订租赁合同,避免纠纷;4.落实随访机制,在联系中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信息,并做好相关电子记录存档工作,务必在紧急情况下能第一时间找到学生本人;5.完善校外居住学生突发安全情况的应对预案。

(七)加大查处私自校外居住学生的力度

高校应完善校外居住的规章制度,严禁学生擅自夜不归宿或校外居住行为,鼓励学生检举,深入学生寝室检查,对违反者依章严肃处理,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警告、通告、记过等相应的纪律处分,决不姑息。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形势变化的需要,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探索创新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与对策,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方满意的基础上,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人性化发展。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管理对策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