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债打破刚性兑付是好事
2016-05-14宋清辉
宋清辉
知名经济学家,著名专栏作家,曾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担任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监管。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对央企国企而言,允许债券违约,意味着没有任何后台能够为他们兜底,这就要求央企和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债券筹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十个字不断被我们提及,也不断被我们忽视,但凡涉及国企债、央企债的时候,总会有人认为有强大的机构在后方担保,各种风险都可以无视。如今,央债违约的风险在不断上升,这种看似百分百安全的产品早已不复存在。当然,对那些思维比较保守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永远都无法理解央企为什么会出现债务违约。
央企出现债券违约,并非是不可能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违约,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公司经营不善,通过发债融资之后未能转变公司的困境,到还债期限时,公司因为依然不景气、没钱而无法还贷,这便形成了债务违约。在市场化的今天,政府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会为央企、国企的各种亏损来埋单兜底,这也会让央企和国企陷入困境。
从宏观经济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多数行业发展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央企债违约的原因。2015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利润降幅为6.7%。其中,央企实现利润1.6万亿元,同比下降5.6%,实现净利润 1.18万亿元,同比降低3.7%。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因前期的大规模投入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市场的需求又非常有限,钢铁行业2015年的整体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此外,有的企业自身运营管理能力有限,因此,导致了主营业务亏损、财务杠杆过高、债务结构恶化、流动性指标下降等情况发生。
可见,利润不断缩水,是央企债出现违约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正是因为央企、国企大而不倒的状态,这些企业较民营企业而言,更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融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央企、国企所存在的问题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国有资产摆在那里、政商关系也得好好处理。因此,一些本身就存在问题、风险的央企和国企,他们的债务较早前就发生,但会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掩盖各种不足,债务风险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央企出现债务危机反映出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个别央企爆发出问题之后,金融机构也对此显示出谨慎的态度。虽然我们不知道其他央企、国企的实际情况,但我们可以预测到后期必然还会有央企、国企出现债务困难并违约。
但是,真实的风险并不会过于严重,一些媒体的报道可能会让市场对央企、国企债产生一种恐慌。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债务问题存在于各类企业。我们需要到个别央企、国企出现了债务问题,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债券市场都发生了泡沫,更不会意味着有负债的企业就是有问题的企业,央企的债务问题远远没到天塌下来那般恐惧。通常而言,在企业负债率远低于国际警戒线及70%的时候,尚不用过于担心。
从另一方面来看,央企债出现违约并不意味天塌下来了,从某些角度上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央企国企而言,允许债券违约,意味着没有任何后台能够为他们兜底,这就要求央企和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债券筹资。发行债券后,企业需要慎重使用这部分资金,必须保持对债券人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提升央企、国企工作的积极性。
对投资者而言,央企债出现违约、刚性兑付被打破,才能充分明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意义,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市场的公平和自我调节,这对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而言有重要意义。只不过,就这需要投资者花费血汗钱交学费买教训。
理论上而言,化解国企、央企债务危机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债转股即将债权人的债券转变为股权,从而实现降低企业财务杠杆,缓解国企央企的经营压力。按照官话来说,债转股能够起到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企业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积极作用。当然,债转股对某些企业而言未必行之有效。一些资产问题较多的企业,即便是进行债转股,将不良债权转变为不良股权,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后期的发展依然困难。
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如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清除产能过剩的各种企业尤其是僵尸国企、央企,这类企业不仅创造不了任何劳动价值,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让债务缺口越来越多大。而正是这类企业一般喊着“不赚钱”一边有获得高额的工资,让民间对此颇为不满。如何对这类企业去库存、促发展,又是历史性遗留问题,很不容易解决。